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8章 地皇三年,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耕之事,修繕犁鋤,籌劃新開的水渠等。
到這時候,第五倫就感受到武安李氏“割據”西北產鐵三縣帶來的麻煩了。
“欽口山的盜寇又在鬧了,侵犯了梁期縣,鐵官說送來的鐵器也被劫了。”
現在靠著那“欽口山盜”,武安、涉縣、武始三地的交通幾乎與鄴城斷絕,山裡的鐵器運不出來,兵器還好說,武庫裡有很多存活,但農具是消耗品,每年都得大量補充,一時間郡中鐵價飆升,第五倫不得不派黃長去趙地邯鄲購鐵。
他們搶的每一點,第五倫都記得,定叫其十倍奉還。
“被人卡住脖子的感覺,真是難受。”第五倫知道,這是李家在監守自盜,給自己使壞呢,看來此僚是不能不解決了。
到了立春前一日,第五倫主持了鞭春牛的儀式,制土牛來送寒氣,乃是周時傳統,與真牛大小無二的土牛身上被點綴了種種色彩與綢緞,置於府前。
第五倫盛裝而出,載青旗,衣黑衣,手裡的杖子用五彩絲纏繞,正所謂“策青幡而立土牛”,隨鼓聲,他持鞭對著春牛開始輕輕抽打,而圍觀的官吏和百姓們則高呼:
“寒氣降!”
“陽氣升!”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
“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
第五倫打了三下後,交給郡丞耿純再打,而後讓人將春牛打碎,圍觀的鄴城民眾就等這一刻,紛紛湧上前來搶奪春牛,因為民間流傳春牛碎土能治病痛,埋在各家田裡還能增加豐產。
但真正能使得田疇豐產的,還是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第五倫帶來的私從裡,就有第五里的老農,曲轅犁和第五氏的農具也被帶了來,讓本地匠人照葫蘆畫瓢製作了些,就等開春大顯身手。
第五倫卻沒法等在鄴城看到那一幕了,立春剛過,他便將政務交給郡丞耿純處置,自己則帶著一百名親衛和計掾馮勤等人,乘車匆匆離開了鄴城。
這次出行,第五倫拿出了在蜀中所見,公孫述的排場來:門下五吏騎吏、執戟、執殳、前驅和封人開道導從,斧車前驅,鼓吹車壯聲威,四名騎吏扈衛。除此之外,又有散騎及兵卒從行,真可謂輜軺蔽日,車騎滿道。
而看到這架勢的官吏百姓,都道:“是第五公行縣去了。”
行縣乃是郡尹親自巡視郡中諸縣,一面可以檢查獄案,抽查縣吏,若百姓有冤獄想要上訴,這可是大好機會;此外還能探訪名士,拜訪長者,闢除人才,充實郡庭。
當然,第五倫趕在立春後出行,應該稱之為“行春”,還有督促春耕之效。
對第五倫來說,這一趟還有其他目的。
“我雖然基本控制了鄴城,但政令仍只限於鄴和郡南黎陽、內黃三地,行春是向各縣吏民展示新大尹威儀的極好契機。”
在郡城中還好,若是出行,區區百餘人,可是容易被“盜賊”襲擊的,所以第五倫出城後,讓人直接往南走,他要按照逆時針行春,先去郡南的內黃拉點人手壯膽。
整整一個冬天,內黃縣從昔日的賊窩,變成了練兵場,馬援麾下的流民兵,已經多達八百人。
今天出了太陽,馬援帶第五倫參觀營地,指著校場上熟悉旗鼓,持兵戈訓練計程車卒道:“我南下時,帶來一百人的豬突豨勇和刑徒兵,現在都做了士吏、什長。其餘七百都是陸續招募的,入冬後更多人活不下去,想要來軍中吃碗飯,還有幾百等待甄別選拔,到一月份時,便能有一個營整千的兵力了。”
不吃空餉的滿額兵,為了讓他們穿暖和,第五倫將鄴城武庫都搬空了,人人有冬衣,比他在新秦中時裝備可好多了。
第五倫親自巡營,讓人以酒肉饗士,他一口的魏地方言讓臉凍得通紅的流民兵們感到十分親切,魏地人甚至還和從治亭逃過來參軍的流民兵爭論起來。
“第五公肯定是治亭本地人啊。”
“胡說,聽他口音,明明是魏人。”
“看面相,應該是吾家河內人呢!”
小兵們甚至都不知道第五倫來自何處,有人連關中方位都不清楚,往往知本地豪強而不知空降郡守。
“從現在起,就該是知第五倫,而不知新朝了。”
第五倫尋思著,卻發現馬援不是很高興:“兵練好了,我何時能走?”
原來,馬援的原計劃,是冬天時幫第五倫站穩腳跟就回關中去,親自將女兒送來。
可沒想到魏地形勢比想象中更加複雜,加上要帶這群流民兵,竟抽不開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