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章 該死,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我做了第五伯魚家的主賓替他伐柯,才沾了喜氣,伯魚是我的福星啊。”
……
少頃,王莽又在宣室殿單獨召見嚴尤,問他道:“朝中群臣聽聞,山東、荊州盜賊動輒數萬人,卻一直沒有文書、官號、旗幟、徽章,都頗為驚奇。”
“國將哀章甚至說,這些人莫不是像古代的三皇之兵一般,不要文書、稱號吧?卿以為呢?”
國將哀章就是一個靠阿諛獻符上位的太學生,他懂個屁的兵事?嚴尤只覺得好笑:“陛下,這不足為奇。自從黃帝、湯武王行軍用兵,都一定要有建制、旗幟和號令,現在東、南叛匪沒有這些制度,說明彼輩只不過是一群飢寒盜賊,像牲畜般成群結夥,不懂得采用這些制度罷了。”
王莽大喜:“如此說來,彼輩不足為慮?”
嚴尤只含蓄地說道:“豈不聞鋤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這是在警告王莽,小心群盜們變成了陳勝吳廣。
王莽瞭然,心裡不太高興嚴尤將新與暴秦相比,但嘴上感慨道:“卿當年說恭奴大可日後再圖,應先憂山東盜賊,如今看來,確實是忠懇良言。”
他話語溫和下來,嘆息道:“青徐、荊州大盜肆虐,地方几乎糜爛,伯石,你說一句實話,予如今亡羊補牢,為時晚乎?”
這真是破天荒,皇帝居然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讓嚴尤心裡一熱,這才是當初沒代漢前,那個謙卑虛心的攝皇帝、安漢公,那個讓他們這群希望改變世道計程車人傾心追隨的人啊。
在糊塗亂來了十多年後,那個英明的王莽終於回來了麼?
在嚴尤看來,天鳳六年自己進言不可伐匈奴時,國內盜賊不過是肌膚之患,針石之所及也。
如今晚治了兩年,病情惡化,已至腸胃,但若是能用火齊猛藥治之,還有緩解的可能。
嚴尤覺得,這大新還可以挽救一二,更何況食人食者死其事,縱是病入膏肓,他也要試一試!
於是嚴尤下拜稽首,欣慰地說道:“陛下,當然還來得及!”
但剛剛正常了片刻的王莽,很快又開始神經刀了,在讓嚴尤作為納言,管理天下錢穀的同時,王莽一拍腦袋,決定在給州牧、郡尹、縣宰兵權後,也讓九卿們為國效力,和周朝時一樣文武結合。
朝廷中的三公九卿均掛“大將軍”稱號,嚴尤就是“納言大將軍”。
王莽又親自授予嚴尤斧鉞:“伯石,予想讓卿,去平定南方荊州之賊!”
縱觀國內盜賊,乃是青徐的呂母、樊崇先起,如今也勢力甚大,已經到了州郡難制的程度,所以王莽才派遣太師羲仲景尚等親自去統籌青徐兗三州之兵進剿。
景尚等人倒是頻傳捷報,今日殺盜賊數百,明日斬賊首上千,東方形勢一片大好,王莽稍稍放心,卻不料南方又出了暴雷。
如今這綠林也坐大了,而且距離中原腹心較青徐更近,頓時吸引了王莽的注意力——更別說他前幾天才看到了那個“讖緯”,對荊楚更是上心。
費興不懂兵,甄阜不敢隨意出郡,光靠荊州一家是不行了,王莽需要一個人前往豫州徵兵,然後南下統籌荊揚軍務以剿賊。
他相中了大兵法家嚴尤,打高句麗的仗,他不是辦得挺漂亮,而在廟算定策時,事實也證明嚴尤總是正確的。
王莽頗為大方:“卿需要哪些人手協助,儘管說來!”
嚴尤不假思索,第一時間想到了他的弟子、福星。
“臣想懇請陛下,將第五倫交給臣來調遣!”
第五倫若是知道嚴尤這麼看得起自己,肯定要罵娘,一個二個都想坑他。
倒是王莽大疑:“為何?”
嚴尤道:“伯魚年紀雖輕,卻知兵,臣的兵法韜略,他學了不少,先時在新秦中更擊破胡虜入寇,亦是將軍之才也。”
“再加上第五倫得揚子云真傳,熟知各地方言,又曾南下前隊,更可為臣助力。”
理由很充分,但王莽可不放心讓關係太好的兩人為正副,獨領一方大軍。更何況,誰讓冀州的訊息,比南方來得早呢?若要論兩事的嚴重,比一比對新室的威脅程度,在王莽心中,前者還更急於後者!
於是王莽只道:“伯石,且讓那位也是在新秦中立功的竇融,封為偏將,做你副手吧,先前第五倫問對時,曾盛讚竇融用兵遠勝於他。”
“至於第五倫,予另有安排,已經在路上了!”
……
p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