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章 道德綁架,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另一招:你不是想以這時代的道德來辭讓麼?那就用道德來綁架你!

第四日、第五日亦有門下吏抵達,分別贈了馮勤馬車一乘、華蓋一頂,這意思是很明顯:馮偉伯,你說要贍養母親,我表彰她為貞婦,你說要照顧族中父老,我賜他們鳩杖,你說讀書不多,我贈汝九章,如今車馬都給你備好,什麼時候上路?

不愧是第五倫,這五輪禮物一送,繁陽縣輿論反轉,人人都盛讚新來的大尹愛才,對馮勤實在太好。只讓馮勤似是被架在火上,拒了不是,應也不是。

“這是當年嚴仲子對付聶政的手段啊!”

他咬牙切齒,覺得第五倫一心要賺自己去鄴城,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事到如今若是再拒,他恐怕會被郡縣中人視為不識好歹、忘恩負義之輩,這年頭什麼最重要?名聲,士人名聲若毀,一生基本也就廢了。

馮母也勸他道:“大尹只是讓你做上計掾,算算財貨錢糧,又不要你像聶政一般赴死,且先去看看無妨,大不了,以後再辭官。”

也只好如此了,但在臨行前,馮母給馮勤準備衣服被褥等物時,又叮囑他道:“若郡大尹是假賢,那便虛與委蛇;倘若他是真賢,母在,吾兒勿要輕易以身許人也!”

馮勤應諾,攜僕從趕赴鄴城,期間他好好跟同行的門下小吏打聽了第五倫的事蹟,不問不知道,一問才知曉第五倫在關中的“孝義”和多次辭讓之名,馮勤頓時暗暗後悔。

“我這是伯魚面前玩辭讓,持布鼓過雷門啊!”

……

九月初時,郡府中出現了滑稽的一幕。

已經跟了第五倫好多天的門下書佐黃長是個侏儒,高不及五尺。

而新徵闢的上計曹掾馮勤,則高達八尺三寸,一米九的大個子,幾乎是黃長的兩倍。

這一高一矮,並肩站在廳堂裡,差距太過明顯,惹得外頭路過的門下吏們忍俊不禁。

黃長在第五倫沒來時,就仰頭看著又高又帥又富的馮勤,與他搭話道:“內黃與繁陽相鄰,早聞馮偉伯之名。”

馮勤低下頭看了小個子,禮貌地表示自己也久仰黃長大名,實則聽都沒聽過,連他的字都叫不出來。

看出了馮勤內裡的輕視之意,黃長遂笑道:“我聽說,馮氏的叔伯祖父們都身材高大,唯獨馮君的大父、父親,高皆不滿七尺?”

確實是這樣,馮勤的祖父常以身材矮小感到羞恥,害怕以後自己的子孫也會和他一樣身矮,於是就替兒子迎娶一位身材很高的妻子,生下馮勤。

黃長是個嘴上絕不吃虧的主,只道:“看來我若想讓子孫高大,當效仿馮君之父,多娶高女啊!”

會說話你就多說點!

馮勤聽出譏諷之意,這黃長是不太服自己啊,頓時大怒,別過臉不理這小侏儒。

這時候,頭戴遠遊冠的第五倫進入廳堂,讓黃長、馮勤免禮,召他二人來,是要將九月份最重要的一件事辦了。

“各縣上計都要交上來了,本郡今歲收成如何,明年預算多寡,都要在九月算出來。”

且說這上計制度,乃是戰國時就有的傳統,漢朝由大數學家張蒼將其強化,但凡秋冬歲盡,各縣的戶口、墾田、錢穀入出,盜賊多少,都要變成數字,上報於郡國,而郡國再稟於朝廷,讓國家掌握全國災異、收成情況。

馮勤雖然來做官不情不願,但拿起他擅長的業務來,確實十分熟練,向第五倫稟報道:”自從宣元之後,上計漸已失控,孝宣便曾於黃龍元年下詔曰,今天下少事,徭役減省,兵車不動,而民多貧,盜賊不止,其咎安在?上計簿具文而已,多為欺謾,以避其課。”

也就是說,地方開始不好好向中央報賬了,往往叫苦說自己有災情,好逃避中央徵調的錢糧。這也不全是郡上的鍋,因為縣裡也經常欺瞞郡二千石,那些政令不出辦公室的郡守,拿頭來釐清核實具體數額啊。

對此頑疾,王莽也開出了自己的藥方:讓上計還跟各郡官員工資掛鉤起來,若一郡有災異減損,各級官吏工資都要驟降,看你們還往少了報!

剛開始時郡縣傻了眼,可小吏不愧是小吏,很快就找到了出路,於是就形成了這樣的惡性迴圈:官吏們若不想自己工資降,就要讓上計薄冊好看。但這樣的話,朝廷徵調的糧食也就多,而郡倉裡卻拿不出來足份的,又不敢折騰豪強,就只能再次拿小老百姓開刀,頻繁加租加賦。如此壓垮了脆弱的小農,逼迫他們成為奴婢出賣土地,或淪為流民盜賊,天下越發糜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