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章 搭班子,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五倫、馬援在基層做過掾吏,分別是戶曹和督郵,耿純也在大司農為元士,跟各郡基層諸曹打過交道。
所以三人對郡一級行政機構的理解,不會像長於宮室的皇子、死讀聖賢書的儒生那般天真,以為腰掛二千石之印就能隨意發號施令。
“郡尹和郡尹是不一樣的。”
根據郡二千石的權力與對本郡的控制力,大致可以分為五層:
一、政令不出辦公室。
二、政令不出郡府衙。
三、政令不出郡首府。
四、政令遍及全郡各縣。
五、政令跨郡而出,開始向外擴充套件影響。
有的郡尹雖然幹了很多年,卻始終是豪強的傀儡,是受氣的小媳婦,諸如列尉的張湛,他在第二層;李焉稍微強點,到達了第三層,可沒想到還是被豪強牽著鼻子走。
這世上也有不少到達四層的二千石,在郡中說一不二,諸如那個服毒自殺未成的王閎,別看他如此狼狽,能力還是在的。
至於能到第五層者,第五倫只見兩位。
其一是送揚雄歸葬時,宴請過他們的蜀中導江連率公孫述。
還有一位,便是冀平(北海)連率田況,此人業務能力極強,頗受王莽讚賞,田況不僅能控制郡中實權,可發男丁三四萬人抵禦起義軍,且他的名望和政令開始超出冀平,向整個青徐地區擴充套件。
“能做到那種程度,公孫述、田況皆是一時人傑啊。”
二人的區別是,公孫述悶聲發大財,而田況十分高調,但凡有點政績都興沖沖往朝中報。
第五倫心生感慨,他呢?別說與公孫、田二人比肩,連張湛、李焉都遠遠不如,政令不出辦公室,還在第一階段,實在是太慘了。
若是換個地方,諸如關中、北地,第五倫在那邊已有基礎,起步絕不會這麼艱難。可這魏成郡的任命來得突然,他人生地不熟,虧得還會講當地方言,又帶了耿純、馬援兩個幫手,否則更得抓瞎。
隨著常安的朝廷都朝不保夕,大員們只憑腰間的印綬,如何能讓地方實力派心悅誠服呢?多得看豪強臉色行事。
耿純提議聯姻,雖是玩笑之言,但未嘗不是一種辦法,很多郡尹都這麼幹。但第五倫想站著把權拿了,這世上充滿矛盾,人與人,團體與團體,階層與階層,越是想將複雜的矛盾用妥協的法子簡單化解決,遺留的禍患就越大。
既然決定不走捷徑,那第五倫在魏成的權力場上,註定要打許多惡仗。
“地皇四年之前,我要從第一層進及第五層,將全郡軍、政、財大權控制在手。”
第五倫給自己定了一個大目標,當然,前提王莽不要又腦子抽風亂髮調令,容他慢慢發育幹滿一年半載。
既然目標已定,第五倫也羅列了自己要做的事,第一步是要控制郡府諸曹。任何事情都要由人去落實,他勢單力薄,手下除了耿、馬外,沒有可用之才,再好的計劃都得抓瞎。
所以當務之急,是要……
“搭班子!”
……
第五倫做任何人事任免,都瞞不過郡功曹西門平,而他無鉅細,每天都會回稟在城外十二渠邊莊園中的老父親,西門延壽。
“新來的小郡守又做何事了?”西門延壽也做過郡官,年紀大後讓兒子接手,自己則沉迷在漳水邊上釣魚,一次次甩鉤,一次次起杆,總能有所得。
西門平糾正他的稱呼:“父親,是郡大尹。”
“叫慣了,改不了。”西門延壽快七十了,大半輩子生活在前漢,對新朝的種種新規矩他嗤之以鼻,連雙名都懶得改。遙想漢朝宣、元時,什麼延壽、彭祖、千秋都是極流行的名字。
西門延壽在釣魚之餘,也常跟兒子分享官場經驗:“我這一生,一共跟十九個郡守打過交道。”
“他們當中,六個是愚昧不可救藥的酷吏,十二個是愚昧不可救藥的儒生。”
“還有一個呢?”
西門延壽再度落杆:“只有一個,是能讓我敬重的循吏。”
酷吏是豪強最畏懼的人,他們武健酷烈、殘暴嚴苛,政令更改頻繁,對郡中豪俠動輒打殺。當然,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嫉惡如仇,而是為了迅速出政績,得到“治劇”之名,甚至不惜掀起冤獄,誅殺甚眾。好像把豪強統統幹掉,這腐朽的世道就當真能好一樣。
不過這樣的酷吏,隨著元成之世到來,是越來越少了,偶爾出現一兩個,單槍匹馬赴任,也不再像前輩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