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5章 五,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倫?”
王莽剛提出這打算,一旁便有人勸阻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卻是五威司命陳崇,雖然王莽知道他與第五倫的過節始終沒有化解,但今日陳崇卻頗有理由。
“當初陛下為了惇序九族,以黃、虞之後為宗室,諸田後裔皆為戚屬,連師尉大尹田況也不例外,而臣也得封為統睦侯,奉陳胡王之血食也。”
“天下諸田,唯獨臨渠鄉諸第不曾得宗室之名,這不是紕漏,而是宗正故意為之!”
陳崇說起這舊淵源:“第五倫之祖,正是楚漢之際的田榮、田橫之輩也!田氏兄弟正是殺害陛下先祖,濟北愍王的兇手!焉能使仇人子孫,與皇族同姓?”
這第五倫和王莽有“九世之仇”的事,陳崇一直藏著不說,只等今日機會,王莽素來迷信族類相生相剋,諸如堯讓位於舜,所以堯的後代劉姓也應該禪讓於虞舜之後王氏,這邏輯便是由此而來。
本以為王莽獲知後會不高興,甚至反悔任用第五倫的打算,轉而起用陳崇暗暗拉攏的盟友田況,豈料王莽卻不按套路出牌,搖頭:“此事?予早已知曉。”
“周殺秦先祖飛廉、惡來,然其後裔趙造父、秦仲皆為周效忠。”
“時隔兩百載,焉能以其先祖之殘惡,而寒了忠臣之心?予之所以要賜第五倫為王氏,便是想讓這段恩怨就此消弭。”
陳崇頓時啞然,虧得一旁侍奉的大長秋張邯站了出來,他是繼國將哀章東赴洛陽、國師劉歆失寵久病後,朝中僅剩下給王莽提供陰陽符命資訊的老臣,十分精通《易經》,也是新朝井田制的推行者。
張邯從另一個方向力勸王莽:“陛下,從陰陽厭勝上看,第五倫還是不宜更名。因為其姓氏中的‘五’,正好與我朝吉數相同。”
不同王朝不但五德各異,所用的數字也不一,諸如秦朝,色上黑,而秦始皇偏愛的字數是六。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直道寬度,宮觀數量,石刻、虎符銘文字數以及封禪等等,都與數字六暗合。
王莽雖然對秦唾棄不已,可在這點上,卻與秦始皇頗類,新朝為土德,色上黃,而數字正好是五!
於是符、冠、輿都變成了五尺五寸,年號五年一更。在全天下硬生生湊出了縣二千二百有五,郡一百二十有五,又置郡監二十五人。
而中央朝官所保郡數亦如下:太師、立國將軍保東方三州一部二十五郡;太傅、前將軍保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國師、寧始將軍保西方一州二部二十五郡;國將、衛將軍保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三公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保中部二十五郡。
在官名上,王莽亦對五威司命、五威將率等情有獨鍾,連王邑的大軍都賜名“虎牙五威軍”,就是為了符合用數,在陰陽上取吉。
理解了這點後,就難怪王莽對第五倫頗為偏愛,屢屢予以重用:誰讓人家生來姓得好呢!這世上姓陳、田、王者不知凡幾,叫第五的,可就獨此一家啊。
陳崇有時候只感慨,若此人名叫第二倫、第三倫,指不定早就被自己扳倒了!
如今得了張邯提醒,王莽才想起來,自己起用第五倫,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看中了他這數字。
雙管齊下,王莽遂打消了給第五倫改名“王倫”的打算。
“既然如此,便只待第五卿替予掃滅僭名號者後,再賜姓不遲!”
言罷問旁人:“維新公到何處了?”
“陛下,已過蒼龍闕,至王路四門了!”
……
第五倫不知道自己差點變成了王倫,他昨日接到詔令後,將軍隊安置在鴻門,自己則隨中黃門王業入宮。
他依稀記得,自己上次入宮,還是趕赴魏成之前,和兩年前相比,壽成室變得更加簡樸:宮女更老更醜了,她們下裳的布料已經從膝蓋以下挪到了膝蓋以上,據說是皇帝為了給前線將士省點布料,讓宮中織室多裁了一刀。
不過這一刀,跟朝廷花了大價錢和無數人力,拆了前漢宮室,用其樑柱木頭在常安南郊修起來的“九廟”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吧。
這次的召見,被安排在皇帝休憩的溫室殿中,這地方冬天暖和,夏天卻顯得有些熱了。
尤其記得上回來時,此處是以椒塗壁,被之文繡,香桂為柱,設火齊屏風、鴻羽帳,鋪地的是柔軟的罽賓國毛毯,濃郁的香氣從獸爐中噴射而出,瀰漫在整個廳堂裡,大概是某種西域或嶺南的香料。
可如今復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