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2章 左隊後隊,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聽說王邑的大軍已經離開了六尉,將出函谷關,除了關中強徵的壯丁外,其餘各郡也湊了點人數,最終可能會真如王莽期盼的,弄出個四十萬大軍來。

而如今留守河內的,是本地的副手,管軍事的屬正,可卻非宿將,而是一位名儒老臣,名叫伏湛,名望倒是有,但打仗能有幾分手段,就是個未知數了。

且看第五倫一路趕來,遇上休憩時卻不忘老本行:畫地圖,馮衍也瞧見了,一看就知道不懷好意啊!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一旦亂世開始,河內,這片粗安之地,將是魏地勢力最先吃下的一塊肥肉!第五倫這一趟行軍,也附帶踩點。

因為有朝廷制詔,一路暢通無阻,四月上旬時,一行人便抵達了後隊首府:懷縣。

第五倫沒有入城,甚至都沒時間拜會本地管事的屬正伏湛,但卻有人主動找上門來,自稱是竇融的朋友,請求拜見。

第五倫和竇周公好歹是表面朋友,又聽手下說那人乃是當地名士,想到未來幾個月後,可能就要對河內動手,遂在啟程前的空隙,讓其前來一會。

來人名叫蔡茂,四十多歲年紀,字子禮,河內懷縣人也。

與第五倫同行的王隆聽說過此人,告訴他道:“蔡子禮在漢哀帝、漢平帝年間以儒學聞名,徵召試為博士,對策陳述災異,以優異被擢拜為議郎,遷侍中。恰逢今上居攝,蔡茂遂告病免職,不肯做新室的官,回鄉隱於市中,直至今日。”

看來又是個大漢忠良,第五倫心中對此人成色有了瞭解,而蔡茂這一來,居然還攜帶著不少河內名流,本地望姓,他們卻是和馮衍一樣,勸第五倫勿要西入。

蔡茂與第五倫寒暄介紹後,便嘆息道:“身處鄰郡,久聞第五公之名,護得魏郡安定,力阻流寇,於河北有大恩德,何必舍百萬生民不顧,而欲赴於火中呢?”

第五倫依然一副大新忠臣架勢,肅然道:“君命召,不俟駕行矣,天子徵召,倫焉能不至?”

蔡茂不好否認君臣之份,也不敢直接說王莽乃是篡逆,只道:“我與竇周公為友,周公一向不願捲入是非,可卻被授予大任,領兵南擊綠林,結果如何?狼狽遁逃,不知所處,第五公雖素稱驍勇,難道就不怕步了竇融後塵麼?”

蔡茂與河內名流都希望第五倫不要西去,力勸他回魏郡去,雖然話語裡說得十分婉轉,沒有直接勸第五倫擁兵造反。但看這意思,彼輩是希望第五倫作為鄰居,順便也能確保河內安寧,畢竟魏地亦是河內門戶,為這兒擋著赤眉、銅馬等流寇的進攻。

第五倫謝其好意,送別眾人後,馮衍頗為喜悅:“河內人心厭新而求安,可用矣。”

不錯,但還有一點,讓第五倫更加確認,隨著形勢的驟變,在士人心中,“反對王莽”,很快就會成為這天下最政治正確的事,遠勝於君臣之份。這一趟入關,他非去不可。

等到次日正要啟程時,蔡茂卻又來了,這一回,卻是給第五倫帶來了一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

一群人數多達數十,衣衫襤褸猶如乞丐的傢伙,領頭一人圓臉長髯,正是兩年前與第五倫在宛城有數面之緣,派人徵辟,卻被嚴尤搶了先的任光!

“伯卿,你怎麼來了!”

“第五公!任光還以為,再見不到君了!”

任光遠遠朝第五倫下拜,這一路上,他可是吃盡了苦頭,一月份時帶著家眷離開宛城北逃,若是太平時節,快馬加鞭,月餘可至鄴城。

可這是亂世啊,後面是不斷攻城略地的綠林、漢兵,前方是潰敗的新卒,都是一副德性,已經分不清是誰是兵誰是匪了。任光好歹還帶著賓客和岑彭分給的數十人,卻依然走得極其艱難,跟逃荒似的,一路上不知打了多少次火併,任光都得親自仗劍殺人。

於是乎,速度也猶如龜爬,連賓客手下也開始偷偷溜走逃跑,好不容易避開大司空王邑那如狼似虎的先頭部隊,用最後一點帛財細軟買通渡口艄公,渡過大河來到河內,已經再難前進。

這人生地不熟的,任光絕望之下,只能找竇融的朋友蔡茂求助,求他贊助點路費盤纏,好繼續北上。

不曾想,第五倫亦抵達此處,任光這才匆匆前來拜見,縱如他這般機敏鎮定的老吏,此刻也忍不住淚流滿面,真是悔不該當初嫌魏地路遠,依戀鄉土宗族,沒有接受第五倫的闢除啊。

本該屬於任光的主薄之印,如今已掛在人模狗樣的馮衍身上了,馮衍正斜眼看著這競爭對手呢!

“伯卿來得不晚。”第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