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紫嫣紅,彷彿還是春天。

在新朝,河東被稱之為“兆隊”,兆隊的兵力也被調往洛陽,為大司空的四十萬大軍添磚加瓦,第五倫有使者及符節,倒是通行無阻。

河東土地廣袤,富饒而平闊,一行人雖沒時間停留太久,但一路上,亦見到了夏后氏之墟、晉國之新絳、魏都安邑,還有那白花花的解池。

這兒的水利可不比關中差,漢武帝時間開修的許多溝渠尚在灌溉土地,使得河東地大力強,所以制關中之肘腋。

終於,在四月下旬時,已經跋涉了上千裡的一行人,終於抵達了河東的盡頭,濤濤黃河岸邊,對面,是一座繁榮的渡口。

第五倫捧了一把黃河水,沒有下游渾濁,但也不如新秦中的上游清澈,他和這條長河,是當真有緣啊。

他過去沒來過此地,遂指著對面的津關道:“敬通,那就是蒲津關了吧?”

“正是!”

馮衍說道:“所謂關中者,諸關之中也,北則蕭關、東則函谷,南則武關,西則散關,但於大河之上,亦有一關,便是蒲坂津。“

“自春秋時起,此地便是關河大防,秦晉兩國數爭。楚漢之際,高皇帝、韓信亦從此渡河擊西魏。前朝武帝元封六年,立蒲津關,蓋設關官以譏行旅。武關、函谷以限東、南,而臨晉以限幷州、冀州。”

既然是關,那肯定駐紮有軍隊,對面確實有師旅駐紮,由師尉郡管轄。

師尉大尹,正是那個因為在青州抵禦赤眉做得太好,又揚言要兼兩州之牧,被王莽調回來的田況。此人曾於去年,阻止豬突豨勇渡河東行,跟第五倫算有點小過節。

也是在這,任光終於提出了他追隨第五倫以來的第一個建言。

“明公。”任光說道:“我雖在前隊,也經常聽聞這田況不近人情,加上關隘必有搜檢,我軍向朝廷報了人數八百,倘若人數超過太多,只怕會遭到阻撓,壞了明公大事,反而不美。”

一路來,他已經猜到,第五倫這趟回朝,所謀甚大了。

確實,這時候是沒必要耍小聰明的,第五倫多帶人的目的,卻不是指望他們一起進京,而是另有打算,眼下既然任光提了,遂笑道:“伯卿之言有理,我部多出來的兩百餘人,因師旅疲乏,恐怕要在兆隊郡休整了!”

第五倫讓人留給給兆隊大尹一大筆帛,讓他幫忙安置這些因為路上磨破了腳、扭傷了腿,不得不原地休養計程車卒。

此番進京,風險可不小,第五倫沒有百分百成功的把握,還是走一步看一步。

打仗沒有什麼巧妙,簡單說就是兩句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唄!

他這次特地選了河內、軹關道、河東、蒲津關這條線,這既是他們的來路。

“也是吾等的退路!”

這兩百多帶的兵卒,就是留著守退路的,第五倫一貫是未慮勝先慮敗。若發現自己計劃又一次白出,實在行不通時,他也不會勉強。

不如就用耿純之策,帶著第五氏、耿氏、馬氏的宗族,裹挾上那些願意或不願意跟自己走的家鄉人才,沿著來路,打回魏地去!

屆時,馬援也會按照約定,在獲知訊息後突襲河內,作為接應。而第五倫則負責“順路”打下河東,屆時盡取古時全魏之地,地盤也擴大了三倍,反正穩賺不虧。

可現在想那些還為時尚早,第五倫及麾下精挑細選的八百壯士,還有大事要幹!

小卒要過河了,要邁出那一步了。

站在波濤滾滾的黃河邊,第五倫一身戎裝,回過頭看著萬脩、耿弇、彭寵、馮衍、任光等人,第一個踏上舟船。

船有點晃,而第五倫的手,指著對岸船影憧憧的蒲津關,還有津關之後,那日薄西山的新室中心。

這一次回來,和以往返京述職不同,第五倫心情莫名的激盪。

因為,從天鳳四年到地皇四年,來到這時代的第六年個年頭,第五倫終於,等到這一天,能夠說出,那句話!

“入關!”

……

ps:(盟主加更2/17,感謝織田上總介信長)

明天的更新在13:0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常識性主神遊戲

懶中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