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章 老王,新書,七月新番,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畢竟前前後後有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書請求王莽更進一步,不做漢臣,做新皇帝。

至於容貌,第五倫短短一窺的間隙,只瞧得王莽不像外面有些人傳說中的那般醜陋,嘴巴有點大,下巴有點突,面相挺老實的一個人。坐著都顯得身材高大,倒是他的膚色不是一般的黃,而是怪異的橘黃,不知是凍的還是敷了粉,頭髮為冠所遮,不知幾成黑幾成白。

“卿征戰於塞北,戎馬勞苦,又自新秦中歸朝,一路辛勤,賜座。”

王莽的聲音略顯嘶啞,但話語卻出人意料地和藹,對站在一旁的中黃門王業笑道:“昔時第五倫上書請纓,願入伍北征,有些人還說他年紀小小不可賦予重任,唯予不然,第五倫果然沒讓予失望。”

第五倫訥訥應諾,連坐的地方都好硬,卻只能正襟危坐,這謁見皇帝真是不容易。

又見王莽案几旁是堆積如山的奏疏,幾個中黃門、小黃門在旁侍奉協助他處理政務,聽說新室皇帝出了名的勤政,雞鳴而起,夜分不寐,以至於臉上再怎麼掩飾都無法遮蓋眼袋,以及眼裡的血絲。

王莽先問了第五倫在邊塞的見聞,第五倫感受到中黃門們的目光,只挑著好的說,外面的亂相,王莽肯定也有渠道得知,但信不信就另說了。

而在提及他在新秦中痛擊匈奴的大功時,第五倫亦十分謙讓,將功勞全推到另外一人頭上。

“陛下,臣年紀幼弱,能擊退胡虜賊寇,多賴竇將軍之力也!”

第五倫就怕王莽讓他當主力去跟青徐、荊揚起義軍死磕,拼命將竇融往前推,誰讓竇周公比他回來得晚,先給王莽留下一個印象,到時候送死竇融去,第五倫跟在後面儲存實力,不動如山多好。

雖然他這內奸言行舉止裝得像個忠臣,但第五倫畢竟年輕,又不是皇帝親信,自然不會向他諮詢國家大計,王莽誇讚第五倫少年英才後,只問起他最關心的事來。

“吞胡將就韓威降胡之事,卿如何看?”

從旁邊的中黃門到第五倫,都不由緊張起來,韓威喪師後,從河西的張掖、武威到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都不約而同將鍋往韓威身上甩,甚至流出了他戰敗投降,效了李陵舊事的傳聞。

第五倫只垂首道:“臣當時只是區區軍司馬,並非吞胡將軍親信,路上時常為踵軍,將軍出塞在外征戰,我則留守後方,至於將軍生死,亦是聽人口傳語說,或言死,或言亡,或言降,不一而足……”

說到這第五倫心中不忍,韓威雖然是個庸將,但畢竟亡在擊胡的戰場上,和內戰還是不太一樣的,他只小心地說道:“此乃資訊不足所至,臣以為,不如等一段時日,待水中泥沙俱下,便知其清濁。”

”第五卿此言大善。“豈料這話卻正中王莽下懷,他感慨道:”漢武待將軍大臣如走虜甿隸,有小罪敗績動輒屠戮,以至於將軍戰慄,怯懦不敢進,博望侯張騫等亦受辱於獄吏。”

“而予則不然,李信雖喪師於楚,倘若立刻被殺,後來又豈會有滅齊之功?”

第五倫想象中,按照他以為王莽的做派,或許會惱羞成怒,族了韓威全家,豈料王莽卻認為,韓威雖遭陷敗,但他亦曾驍勇擊胡,功過相抵,如今生死未知,其家眷要妥善安置收養著,不能寒了將士之心,哪怕韓威真的降了,王莽仍固執地認為,可能其另有圖謀,以報新室之恩。

都什麼時候了,寧還指望裡應外合滅亡匈奴呢?

第五倫算是理解,為什麼廉丹那廝打句町如此難堪,王莽還信用如故了,對將軍太苛刻不好,可太寬鬆了也是大問題吧?這份仁慈是否用錯了物件。

但第五倫緘默未言,只盛讚皇帝的仁德。

雖然王莽對匈奴仍是意難平,但朝廷大政方針轉身向內的大局已定,第五倫也好奇,一向喜好面子從不向胡人低頭的王莽,如何找一個停止干戈的理由呢?畢竟雖然朝廷大肆宣揚竇融、第五倫大敗匈奴,試圖掩蓋韓威之敗,但數千人出塞喪師的事實無法掩蓋。

“予理應再度出事擊胡,然予親立的恭奴善於須卜當薨了。”

王莽面露遺憾,第五倫愣了一會才反應過來。

這場戰爭,王莽是打著扶持王昭君女婿須卜當的名義發動的,如今須卜當死了,那戰爭藉口也就沒了!

堂堂王師,不能師出無名,算了算了,再讓胡虜跳梁片刻。

這讓第五倫深深懷疑,須卜當死得這麼及時,當真是不服水土生病了麼?怎麼去年他在鴻門高臺上見時,這位恭奴善於還身強體壯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