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聽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卷總結,禁區之狐,林海聽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餘了點,如果我把轉會放到最後一場聯賽之前寫,那麼卷尾的這段情緒效果會更好,更集中。
可惜了,這就是沒有足夠多存稿的弊端啊……要是我還能有個三十萬字存稿,那麼在大家不知不覺間恐怕我就已經完成了自我調整和修改。
透過這次修改也想讓大家知道我寫文是什麼狀態,為什麼存稿一直多不起來……
有人說你就寫兩章,平均兩個小時一章,給你六個小時還寫不出來嗎?
真寫不出來。
每天開啟文件先改昨天寫的錯別字,如果有什麼地方描寫不對,情節不對一樣也要改——這次改文是大改,而平常的小修小補一直都有。
改完頭天寫的東西之後再想今天的內容,怎麼切入,怎麼開頭,寫到章節最後落到什麼點上,以什麼情緒收尾……這些都是讓我絞盡腦汁的東西。
烏賊說他每天開始寫之前常常要在電腦前坐上很久才能開始寫。
我和他差不多,但他是一旦想好就能很順利寫出來。
我不行,我中間時常會卡。
角色說一句話我都要想半天,怎麼說才好,以什麼形式說會更好……在這個地方角色做出這種舉動會導致什麼結果,再往後又會帶來什麼影響,伏筆要不要在這裡就埋下?
想要表達一個意思,有一種現成的方式了,但會不會還有更好的方法來表達?
就像是你玩遊戲,當你選擇了a,會引發的劇情和你選擇b所引發的劇情就完全不同了,但選a好還是選b更好呢?
身為作者,就得不停地做類似的選擇題。
這次的問題就是我選擇了a,並且按照a選項的前提寫下去,寫著寫著發現不對勁,於是只好推翻倒回來,重新選擇,選b,後續劇情便得根據b選項重新調整。
之前所準備和寫出來的內容全都不能用了,廢掉四章稿子對本來就只有四章存稿的我來說,簡直就是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說回到寫作本身,作者是有創作高峰的,而其實屬於我的創作高峰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我想要寫出高質量的東西,就必須捨棄速度,用更多的時間在電腦前一點一點去磨,和自己較勁。
而且仔細想想……我好想從來就不是那種速度和質量都兼具的作者。
當初寫《我們是冠軍》我一個星期才更兩章,甚至是一章。
寫《冠軍教父》時,我每天一更,雷打不動——除了汶川地震時請假斷更過。
也就是寫《禁區之雄》和《勝者為王》時速度快一些,但風格不同,寫作的方式也不同。況且單論文字質量的話,寫的最快的《勝者為王》肯定不是我所有作品裡最好的。
寫了快十八年的足球,這麼多年只在一個題材裡打轉,我不知道有多少作者能夠像我這樣。我也不得不說,我的創作生涯確實是在走下坡路的,會逐漸的質量和速度都提不起來,失去商業寫作和讀者共情的嗅覺,寫一本撲一本,寫一本撲一本,然後徹底退出這一行,消失不見……
如果沒有《禁區之狐》這本書,我可能就真的會這樣。
這也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上本書大家可以看得出來,創作激情在消褪。
寫了那麼久的足球,哪怕再怎麼熱愛足球熱愛寫作,也有激情耗光,審美疲勞的一天。
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每次完本一本書,就會休息很長時間的原因——以前的我頂多休息一個月,哪能一休息就是半年啊?
人要服老,也要尊重客觀規律。
還好我在《禁區之狐》這本書上重新找到了感覺,我不能說我的職業生涯第二春了,但最起碼現在的我還有很多話想要說。
而傾訴欲對於一個作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以前我寫《我踢球你在意嗎》和《我們是冠軍》是21歲到歲,寫《冠軍教父》是從24歲寫到26歲,算是把自己人生前二十多年的積累說給你們聽。
現在我想把我人生26歲到40歲的閱歷積累說給你們聽。
於是有了《禁區之狐》這本書。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從裡面看到很多我對生活和足球的態度與想法。這些態度可能和當初我寫《我們是冠軍》和《冠軍教父》時都不一樣了。
現在對我來說,最起碼寫好這本書遠比爆發更重要——我所謂的寫好是寫出一本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經得起反覆推敲的書。而不單單是訂閱有多高——我不是說訂閱不重要。訂閱高當然好,但如果說要讓我拋開質量提速爆發來把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