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聽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序幕,禁區之狐,林海聽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如馬特·道恩所說的那樣,儘管利茲是英國第三大城市,但規模完全沒辦法和中國的城市比。以胡萊這個中國人的眼光來看,利茲城市真的不大。
所以他們乘坐的商務車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就從酒店抵達了於利茲城主場旁邊的訓練基地,同時也是俱樂部總部辦公所在地。
接著在現場中英雙方諸多媒體的見證下,他受到了包括俱樂部主席尤格·霍奇、俱樂部總經理埃裡克·杜菲、競技總監內文·鮑爾、商業總監哈利·布萊德利,以及球隊主教練東尼·克拉克在內的利茲城俱樂部幾乎所有高階管理層的熱烈歡迎。
“規格這麼高的嗎?”在互相做過介紹之後,胡萊還有點蒙,他悄悄問一直陪同自己的經紀人雍軍。
雍軍笑道:“因為你的加盟,利茲城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球隊一下子在中國人氣爆棚。巨量的關注讓他們察覺到了商機——實際上,在咱們出發之前,已經有一些中國企業表達了贊助利茲城的意願……”
聽了雍叔的解釋之後,胡萊恍然大悟:“敢情我還成利茲城的‘財神爺’了?”
雍軍低頭掩飾自己臉上越發誇張的笑意,避免讓對方覺得詫異:“你這年齡做‘送財童子’還差不多。”
大家都對胡萊的到來表示歡迎,而東尼·克拉克是這裡面所有人中最熱情的一個——當胡萊伸出手想要和他握手的時候,他卻直接抓著胡萊的手把他拽進了自己的懷裡,給了他一個熱烈的熊抱。
“你終於來啦!”
那語氣讓胡萊感覺這位主教練接下來就要說:“我想死你啦!”
還好並沒有,否則胡萊就要懷疑主教練是不是應該叫東尼·馮·克拉克了。
在門口讓記者們拍照,簡單寒暄之後,胡萊跟著進入訓練基地的主樓。一行人直上四樓,來到個一看就是專門用來擺拍的地方:
藍色背景牆上,是碩大的利茲城隊徽,隊徽下方正對著一張寬大的實木桌子。桌面油光鋥亮,不知道被多少人摩挲過,感覺都盤出包漿了。
桌子後面放著兩把椅子,前方則是一片空地,什麼都沒有,空蕩蕩的,直到跟來的媒體記者們將之填滿,胡萊才知道它的用途——顯然就是用來觀禮的。
記者們將鏡頭對準了那張桌子,機器已經架好,大家都用期待的眼光看向桌面。
那上面擺著一份合同。
胡萊和俱樂部主席尤格·霍奇坐在鏡頭前,由後者把一支簽字筆遞給他。
雍軍在鏡頭外面提醒胡萊:“別真籤啊,把筆放上去做個樣子就行了,這主要是為了讓記者們拍照的。”
真正的合同早就已經簽過了,這一幕就是做給媒體和公眾看的“秀”。
胡萊自然懂,他把筆放在簽名的位置,卻沒有落下去,然後和尤格·霍奇一起抬頭對著眾多鏡頭露齒微笑。
閃光燈裡,快門聲中,他們就這樣留下了一幅對於中國足球來說,意義非凡的照片。
時隔十四年後,中國足球終於又有一名男子足球運動員走出國門,開啟了他在異國他鄉的冒險之旅。
所有人希望,這同時也是中國足球出海的序幕……
在場的每一箇中國記者,在按動快門記錄這一幕的同時,都在心裡憧憬——以後,要是有更多的中國球員能夠出現在歐洲賽場,多到讓我們這些媒體記者都習以為常,把報道當例行公事……那該多好!
就像現在的日本和韓國一樣。
想當初日本球員還得靠他們的企業花錢把人硬塞進歐洲的俱樂部裡,才能實現留洋。
當時中國媒體可沒少嘲笑人家,說什麼歐洲俱樂部只是看上日本人“人傻錢多”,根本不會給你日本球員機會,來了也是坐冷板凳,白花錢……
結果呢?
第一個、第二個日本球員確實是靠這種企業贊助的方式走出國門,登陸歐洲。
可接下來的日本球員就不用日本企業再花錢送出去了,憑藉先出去的日本球員的出色表現和良好口碑,更多的歐洲俱樂部熱衷於從日本挖掘人才。
一開始還是購買成名球員,到後來乾脆連青年球員都籤,只要表現出了足夠高的天賦,就直接籤走。哪怕這樣的球員還沒在一線隊證明過自己……這就是品牌效應。在歐洲足壇,日本球員形成了一個口碑良好的品牌,讓那些歐洲俱樂部不用過多猶豫,願意去賭那些年輕日本球員的未來。
現在日本在歐洲留洋的球員已經多達五十人,組兩支二十三人的國家隊陣容都還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