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部分,戰國征途,蒂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戰中擊敗魏國,奪取崤函之地,在此設定了關隘,因其關城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函谷關,而從此之後函谷關就成為秦國最重要的關城。從此之後,秦國開啟了東出中原的道路,而且一但戰事不利,就可以退守函谷關,據險而守,故此號稱百二山河。東方六國在和秦國的爭鬥中,始終棋差一著,不及秦國,一方面是由於秦國經歷的商秧變法,變革得最為徹底,使秦國國的國力強大,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秦國佔據了這優越的地理條件。
於是列國合縱伐秦,大多都是以函谷關為主戰場,而秦國能夠在數次合縱大軍的威迫之下卻並未亡國,反而愈戰愈強,除了秦國在軍事外交方面的努力之外,函谷關之險,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公元前247年,魏公孑信陵君無忌組織五國合縱,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使秦國將領蒙驁戰敗而逃,但秦軍退守函谷關,讓五國合縱大軍難進寸步,然後施展反間計,離間信陵君和魏安釐王的關係,結果魏安釐王收回了信陵君的兵權,這一次五國合縱伐秦,也就這樣結束了。
而信陵君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