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苦境,你還說你沒病?
海客無心隨白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苦境,你還說你沒病?,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海客無心隨白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修行多年,最終走到如今這一步,藺重陽也沒有感應到類似天道有缺的狀態。
那以苦境這複雜的情況,理論上天意早該不斷進行完善,進而擁有屬於它自己的完整智慧,這種情況卻並沒有出現。
直觀來說當下苦境的狀態應該是——
有意識但是不多。
「天道」產生了名為「天意」的中樞,中樞便是產生的意識,卻未能產生獨立而完整的智慧。
具體原因藺重陽有猜測但是不能確定。
他自己開創了全新的道路,並且自己給自己進行拓路,補足自身,除了儒道釋三教之外,又用了至少兩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天地。
在某條路上他其實比「天意」多走了一步,所以能看出來的東西更多。
站在修行的角度,應該與天神化道有關。
目前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立身人間的藺大劍皇不準備再深究,他一點都不想與「天意」勾心鬥角。
人間的事情已經夠多、夠麻煩了。
他與太學主以及聖夫子達成了部分共識,但人畢竟是主觀生物,不可能完全同調。
這便在主旨下形成了全新的支旨,藺重陽的目的已經達到,剩下的,總是需要循序漸進。
紂絕陰與太學主的事情後續他們自行商議。
真出現酆都城府君暫代太學主,學海無涯太學主暫代府君,那也是他們的事。
按理來說不會出問題。
儒門四大名鋒選拔典禮,需要身為東道主的太學主親自參與監督,之後,便是長時間的發展,交由六部執令接手亦是遊刃有餘。
在藺重陽與太學主請辭之時,太學主也已經做好相應的準備,等忙完便外出遛彎。
那個名為「儒世三聖」的組合也正式出道。
姑且算是藺重陽在卸任後,第一次正式給苦境儒門站臺,背後代表意義,還要高於出席儒門四大名鋒選拔典禮。
如何以此運作也是太學主的工作。
因為聖夫子心思不在這方面,藺重陽純粹是懶得去管,只能勞煩友人了。
坦白講,藺重陽如今對天界更好奇,上面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情況,當初為何會降下炎帝之劍,即便光明神墮化為冥帝也不該如此,可惜玉老禿飛昇之後就跟死了一樣,杳無音信。
苦境這些佈置與後手都是飛昇前留下的,各司其職互不干涉,能發揮的作用有限。
詢問異度魔界那一位,風險太大,不值得。
而他自己上去估計也下不來。
此事暫且擱置。
趕路途中,藺重陽思緒急轉,看似漫無目的實則對此行路線早有規劃。
當日在與原無鄉和金鎏影會面之後,藺重陽意外算出臥龍行已死,他無意追查死因,但對伏龍壁上的預言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即便,他早已經知曉預驗詩的具體內容,但那是另一個時空的資訊。
不同的兩個時空會有相同的預言?
就連太古先知都因為變數,在羽化之前給聖痕者留下預言,精通太乙逆算的臥龍行,理因會留下不同於另一個時空的預言才對。
閒著也是閒著,於是藺重陽選擇走一趟,他算出了伏龍壁所在的位置。
“此地麼。”
遠離人煙的山脈被陣法定住,行走在群山之間的身影,將封鎖山洞的藤蔓切斷,邁步進入。
陣法並非江湖上常見常用的那一套。
顯然是出自臥龍行之手。
塵封的山洞中忽有腳步聲迴盪,黑暗中,能看到山壁上火把的餘灰,以及殘留的蠟燭,邁入其中的身影長驅直入。
“嗯?”
最終映入眼簾的是一道挺拔背影,盤坐在山洞的盡頭,山壁上凹凸的岩石形似龍獸盤踞。
那道身影正對面有劍痕存留。
“該說一句不出所料麼。”金色重瞳在黑暗的環境中格外醒目,兩對一金一銀的瞳孔中,在道紋在不斷交織。
此地死者的狀態落入眼中,其在短時間內,以天壽與氣血為薪柴,強行窺探天機。
最終落得如此下場。
不止肉身,連帶著元神也一併湮滅。
連轉世的機會都沒有。
因果,反噬,逐道者殉道而亡。
藺重陽自屍體上感受不到怨與恨,只能感受到逐道者的執著,以及得償所願後的釋然,修天機之道者無端身亡,無非只有那幾種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