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儒世三聖,三聖鋒
海客無心隨白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七章 儒世三聖,三聖鋒,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海客無心隨白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那麼完全。
至少藺重陽的進度遠超其他人。
太學主早在當年,便在交談後上了戰車,疏樓龍宿建立的儒門天下也在規劃內,聖夫子在與兩人交談後同樣做出了選擇。
看似藺重陽是不合群那個,實際上,真正不合群的是聖夫子。
因為,從前跟他有接觸的不是藺重陽,而是儒聖明德當代主事夏承凜,哪怕當初夏承凜還未繼任,但一應事務已經被交託到他手中。
夏主事終究是繼承者,年紀輕輕,尚且不像他師尊那般擅長「蠱惑人心」。
藺重陽才是革新派的源頭以及核心。
交談中兩人還又研究過那捲《君子風》,聖夫子不在意鎮教絕學的來歷,不過,這部武學確實非常合適就是了。
關於《天地根》與《般若懺》亦被作為引申。
這兩招藺重陽其實也會。
在討論的最後,三人簡單進行了一個組合,太學主提議藉著機會擴大儒門影響。
藺大劍皇自從卸任之後就像失蹤,對儒門這個整體而言,弊大於利,都能揹著琴滿苦境賣藝,那重新給儒門站臺想來不在話下,然後他與聖夫子便被太學主說服。
四境佛門有三大源流,佛門能,儒門同樣能。
取儒門之「仁」,「義」,「禮」。
對應佛門「佛」,「法」,「僧」。
以及道門「始」,「玄」,「元」。
取儒門先聖傳承之號,太學主之「禮」,承接荀子,號曰「復聖」;聖夫子之「義」,承接孟子,號曰「會聖」;藺重陽之「仁」,承接孔子,號曰「元聖」;合稱「儒世三聖」。
這是經由藺重陽修改過的,太學主最初提出,號「太禮先生」,「聖義先生」,「皇仁先生」,合稱「三先生」,藺大劍皇覺得不夠氣派。
方才重新商議,選擇承接先聖之號,而後三人又共創三式劍招。
《天縱至鋒》,《仁王亞鋒》,《始惡後鋒》。
學海無涯太學主如今尚不知曉,在後世,世外書香會有以「仁義禮智信」排序的「五儒生」,這便是藺大劍皇改稱號的原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