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願舉世人人如龍,皆如吾
海客無心隨白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章 願舉世人人如龍,皆如吾,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海客無心隨白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番前來,乃是有一要事,需要與眾英魂商議。”
兩口劍器現身落下後,負手而來之人同樣駐足停步,清冷的聲音迴盪在整片天地,說話的語氣卻是非常平靜。
並未有任何強求,亦無任何命令。
葬在聖葬骨林之人,生前不管年歲幾何,不論資歷深淺,皆是值得尊敬之人。
只不過,藺重陽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聖葬骨林則是儒聖明德一脈的底蘊之一,但是這份底蘊就這樣放著不用的話,多少有些浪費。
真要到了生死存亡之際,這裡的英魂與劍魂,也無法提高多少勝算。
所以——
在經過考慮後,他決定前來此地,與一眾英魂針對自己的想法,進行一番商議。
以穹霄闢冥劍為核心,諸多劍魂為基石,參考劍界結構,以及藺重陽自身所掌握的兵厄之氣,在德風古道內部,構建一處試煉之所。
仁義考驗的存在,本便是自省之考驗,不應該只用於篩選穹霄闢冥劍的繼承者,完全能夠將其小範圍的推廣,就像永珍真藏那般成為真正的底蘊。
昔年英魂所言:仁義之關,乃過往自省之考驗,心德有虧,力越損弱,劍便越痛責求備。
劍者修為達到一定境界後,完全可以前往其中接受考驗,藉此機會磨練自身劍意,正視自身劍道。
《禮記?大學》之中有載: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是故,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仁義考驗的存在,單就儒門而言,適用性與實用性皆高於他與眾好友所開之劍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裡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唯一的缺點,便是考驗需要眾英魂主持,從這一角度看的話,他的這個想法,多少是有一些不太合適。
畢竟一眾英魂選擇化劍魂,繼續守護儒門,已是大不易之事,還要繼續給他們加擔子。
這個想法則有些像——再苦一苦英魂,罵名由我來背!
如果要這麼想,那必然是行不通的,什麼都不提前準備,就直接在昊正無上殿提及此事,他八成得被師尊打斷腿。
退一步講,這些英魂與劍魂之中,有很多都是他的學弟與後輩,活著的時候庇護一方,身亡之後選擇化劍魂守護德風古道,若是不顧他們的想法便強迫他們,未免太過於不近人情。
所以,他選擇先行前來聖葬骨林,聽一下眾英魂的意見。
與此同時,他還盯上了天始地終。
穹霄闢冥劍事關重大,把天始地終拆了當試煉之所的核心,同樣是不錯的選擇。
有了先前搭建劍界的經驗,如今根據儒門的需求,再搭建一個更加低配的版本並不困難。
藺重陽的想法是,在自己卸任之前,將手邊能夠利用的資源都利用起來,為後輩多留些底蘊。
秋風獵獵,蕭疏古林之中,冷肅盡退,唯有一道聲音迴盪,從容而堅定,訴說著自己心中的想法與計劃。
“我等化作劍魂留在此地,說是作為底蘊,守護儒門,其實也不過是虛度歲月。”
“在此身徹底消散之前,能夠再為後輩做些什麼,是我等之幸。”
“生前承接薪火,將希望散往天地四方;死後將薪火傳承,望後人接續未竟之事。”
“此事我等甘之如飴,勞煩主事了。”
“勞煩主事為我等費心。”
聲聲句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均是儒聖明德一脈先賢英烈,沒有遲疑,沒有不願,有的只是一如生前的銳意進取。
“眾英靈為儒門貢獻一生,藺重陽卻是無以為報。”
出言同時,只見藺重陽左手一撩儒衫下襬,跪地屈膝。
隨即抬起右手,放下衣襬的左手劃掌成刀,在右掌掌心一劃,赤金色鮮血宛若汞漿,自傷口之中湧出,灑在聖葬骨林之中。
“落陽歸闇,激起炬火接續,永燃不滅,吾道護世,亦讓世人奮起而護世。
任憑天翻地覆,斗轉星移,吾之初心,永遠不變;
任憑世人辱罵,怨恨不解,吾失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