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知善知惡是良知
海客無心隨白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四章 知善知惡是良知,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海客無心隨白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後,卻見劍鋒再動,劍痕旁出現數行小字: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天劍初現鋒芒,卻唯成一道劍痕,四行留字。
江南春信擔心道:“藺兄,你確定這樣不會出問題?”
作為「儒門司工」,他可太清楚好友現在正在做什麼了,就現在留下的這一道劍痕,若有人能將其悟透,將其練成,說不定能把儒門的根給撅了。
“能出什麼問題?知道這件事的,除了死人就是自己人,留招在此地,乃是為還一樁因果。
更何況,就算真有人練成又如何?儒門的根,可從來非是這一招半式。”
涅盤橫握,藺重陽左手指背輕撫過劍身,看著倒映在劍身上的自己,語氣平澹道。
這支劍,本不該在他手中,卻陰差陽錯,機緣巧合,來到了他手中,其中固然有好友之託付,卻同樣有一段因果。
好友託劍是因,此地留招是果,他日,當有緣人前來傲峰,希望能自其中有所得,以求圓滿。
最少,莫要如另一個時空那般,一生悲苦。
此番話語,讓江南春信不由扶額長嘆:
“啊對對對,反正招是你創的,劍痕是你留的,你是儒門主事,你說了算。”
好友骨子裡那份從容與傲然,別人做不到,也學不來。
江湖上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恨不得後手越多越好,壓箱底的手段一個比一個藏得深,生怕被別人勘破。
好友與他們真就是兩個極端,從來都不在意武學外流,什麼都敢往外傳,這是身為開道者的從容與自信,他們對自己開創的武學,有絕對的理解,諸般變化在開道者眼中,毫無秘密可言。
傳給後輩,是希望他們能作為參照,進而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其他人跟著練,基本上跟找死差不多。
不過,留在傲峰的這一招,確實很特殊就是。
好友心中所想,藺重陽大概能猜到,從宏觀角度而言,兩個人能成為好友,必然會在某些方面相似,甚至相同。
江南春信與藺重陽之間,其實就差一個反求己身,但是,因為江南春信完全不在意,所以要不要反求己身,對他其實沒差別。
諸般鑄術都會一點,神兵利器信手捏來,作為打出苦境一半以上神兵的鑄匠,江南春信骨子裡那份從容與傲然,可不會比藺重陽少。
神兵利器對他的意義,與武學對藺重陽的意義差不多。
作品可以再打,武學可以再創,若是遇到有緣之人,想送就送了,沒什麼好說的。
看著山壁上那道包容一切的劍痕,冷豔回首向藺重陽詢問道:
“這便是昔日信君所言,先生所創之劍訣?”
“惟天下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藺重陽坦然道:“藺某這招天仁劍極,與好友理想中的天之劍式,可有不同?”
“所謂汝心,亦不專是那一團血肉。若是那一團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團血肉還在,緣何不能視、聽、言、動?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所謂汝心,卻是那能視、聽、言、動的,這個便是性,便是天理。
有這個性,才能生這性之生理,便謂之仁。”
見對方引經據典,冷豔亦是引經據典,隨後繼續說道:
“以人窺天,所得本就片面,悲憫,包容,皆是人理解之中的天。
冷豔相信信君的眼光,亦相信自己的眼光。”
在這傲峰十三巔,冷豔只見過江南春信與藺重陽兩人,但在傲峰之下,她亦曾見過另外兩人。
一人姓冷,另一人姓蕭。
當年,她應天命降生,便是那兩位前輩助她來到傲峰十三巔,為她取了名字,教導她成人,並留下諸多用以學習的典籍。
那位蕭姓前輩,曾創出一套武學,喚作天之劍式,她當年便曾見過,只是,畢竟是草創,各方各面都差了很多,若想以此駕馭天之神器,很難。
若無意外,她當會把希望,寄託於前輩後人身上。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終究是有意外發生,讓她等到了最為合適之人,以及,越道踏天之劍。
“好友如此說,我卻是有些受之有愧了。”藺重陽如是回道。
約定既成,天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