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無心隨白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章 一見藺重陽誤終生!,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海客無心隨白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商清逸長居虛無之境,鍾情山林之間,甚至不怎麼關江湖之事,但是,這不代表他心中沒有天下蒼生。

看其裝束便可知曉,這是一位讀聖賢書的。

藺重陽說道:“若一個人興戰,不是為了他自己的霸業呢?”

“不是為了自己?”商清逸有些好奇。

既然讀過聖賢書,那他自是知曉,這樣的人並非沒有,但是,他自己肯定沒見過。

兩人雖是萍水相逢,不過這幾番話語,倒是勾起了他的談興。

“北境諸國並立,諸多門派在間隙之中求存,整體環境屬於地廣人稀,多是窮山惡水。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難以改變的劣勢,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給自足,若否,也不需要與中原通商。

與之相應的,這些難以改變的劣勢,也會成為他們不願退讓的訴求,戰爭,只是早晚之事。”

就像地處海外的蝴蝶國,以及彼此之間互相防備的悅皇神都與大汗琅都,還有一些小型部落,彼此都有各自的缺點與需求,在天策王朝北上之後,戰爭,已然是不可避免。

而天策真龍率先出手,則是最大限度的限制了戰火的蔓延。

商清逸思索道:“這樣便只能一統嗎?難道無法在保留各國各派自立自足的前提下,改善各地百姓的生活?”

這就是很尖銳的問題了,不僅在說北境局勢,甚至要涉及到一些其他的東西。

藺重陽聞言,先是搖了搖頭,隨後緩緩說道:

“人心各異,不是每一位統治者,皆會在意自己治下百姓的生活質量,也不是每一位統治者,都會花心力在這上邊。

北境若是能歸於一統,在一個政權的統一調配之下,不需要太長時間,便能夠支撐起一個足夠強大的經濟基礎。

同時,國家政權的存在,能夠最大限度的約束治下武者,進而減少江湖紛爭,讓百姓擁有一個相對安全的生存環境。”

他的話語充滿蠱惑性,與苦境主流思想背道而馳,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一句大逆不道,足堪被其他儒脈的人,問上一句劍皇為何造反?

不過,商清逸對此自是不得而知,他真的在認真思考。

話至中途,藺重陽給自己又斟了盞茶,之後才繼續開口,為其描繪剩下的內容:

“屆時,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共同作用,進而帶動區域內的文化發展,撫平戰爭帶來的傷創,讓新時代的百姓自一開始,便能接受系統的教育,以及和平的思想理念。

這樣,不好嗎?”

一股無形的力量,將周遭覆蓋,確保兩人之間的談話,不會被外人得知。

片刻後,商清逸詢問道:“這樣的政策,應當也有其之弊端吧?”

他沒有等待藺重陽的回答,先是端起茶盞抿了口茶,而後輕聲一嘆:

“正如兄臺方才所言,人心各異,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從百姓出發,爭王爭霸,才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

同樣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理解一統的理念,若是天下太平,有些組織,便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

對此,他們必然無法接受,進而成為動亂的根源。

然而,只有發起者知曉,要怎樣做,才能讓北境原有的國家與門派,在轉化為郡縣之後,過上比從前更好的生活。

但是,一旦發起者身亡,若後繼者沒有足夠的實力,以及令人信服的理念,亂世必將重啟,甚至會比從前更為慘烈。”

有些話,商清逸只是隱晦的提了一下,並未給自己留下隱患,不過,意思上到位便足夠了,雖然他並不排斥藺重陽所言,不然也不會認真思考。

“就算失敗又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足以證明,這是一條全新的、可以走通的道路。

在全新的制度下,百姓確實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經濟與文化,還有綜合實力的發展,皆遠超戰亂之時。

前人的失敗,何嘗不是在為後人總結經驗,讓他們別走了前人的老路,這樣一代代傳承,一代代改進,只要薪火不滅,終歸會找到正確的道路。”

藺重陽對此看得很開,他又不像劍謫仙那樣,傳人一個比一個不靠譜。

“很難想象。”商清逸語帶感慨。

就是這樣萍水相逢,然而,對方話語中描述的場景,他……

有些嚮往了。

“傳說亙古之前,羲皇王天下,以龍紀官,萬族共尊,不知是怎樣的場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御珠錄

一月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