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就你要天下大同啊
海客無心隨白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四章 就你要天下大同啊,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海客無心隨白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等天資就不應該被浪費,至於說其與後世那位清香白蓮的關係,藺大主事對此不甚在意,就算沒有這層身份他也會這樣做。
但是,既然有這麼一層關係……
他只能說加大力度。
看看另一個時空的發展就知道,藺重陽再怎麼說都算親身經歷者,不僅見證過當時的情況,還出手幫他們解決了大量的隱患。
未來的歷史也是歷史,正所謂: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只是希望和平,維持和平,卻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意去以更進一步的手段達成這一目標。
這是不行的。
所以,教育問題最好從小抓起。
“那我是不是能說,先生前來拜訪,與我要不要跟先生學習,也沒有關係。”
素清閱並不知曉坐在對面的人在想什麼,他迅速分析出話語中的因果關係,以及自身的情況,當下環境確實越來越難以滿足他的需求。
不是說家裡不好,但客觀事實必須承認。
如果對方當真有真才實學,他自然不介意跟隨對方學習,對方也承認是為他而來。
但究竟是為什麼,截止到目前他仍不得而知。
藺重陽聞言不動聲色:“自無不可,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那便是吾願意教汝。”
“先生既不願意教我,又為何而來?”素清閱歪了歪頭,兩人的談話似乎陷入到了一個死迴圈。
“自是為汝而來。”
一雙金色重瞳熠熠生輝,那張清冷肅氣的面孔完全看不出喜怒,讓素清閱倍感壓力,沒有眼界與閱歷支撐的聰慧不過是空中樓閣。
另一個時空的千葉傳奇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在某些方面,其人與此刻的素清閱何其相似。
六歲的幼童癟了癟嘴:“但先生不願意教我。”
他的腦袋已經有些轉不過彎了,雖然,對他這個年歲的孩童而言,這才是正常現象。
為他而來,卻不準備教他,這是什麼關係?
總不能是來殺他的吧?
想想都不可能,外祖父對其非常尊敬,以他們家的情況,對方應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才是。
雖然如今年齡不大,但是一些比較基礎的常識他還是知曉的,比如說不要以貌取人,看起來非常年輕的人可能實際年歲極其離譜。
所以說,這樣一位前輩,總不至於逗他玩吧。
“選擇權在汝手中,而非在吾手中。”藺重陽神色平靜的看著坐在對面的幼童,繼續開口:
“汝需要提前明白一點,那便是汝當下所能夠看到的,甚至,汝能夠聽到的,皆有可能是吾想要讓汝看到或聽到,而非是出自汝本心。”
再次出口的話語,就已經是純粹的提醒了。
與之相應,素清閱接下來的態度,也從「先生何以教我?」變成了:“請前輩教我。”
很顯然,前輩不是在逗他玩,而是在敲打他。
因為取得的成就非比尋常,遠超同輩,對他而言根本算不上什麼,從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大家就不在一個層面,遠超前輩才是真正的天才。
周遭除了外祖父外,沒人能與他相提並論,他與那些小屁孩也玩不到一起,更聊不到一起。
久而久之,他心中便會產生名為傲慢以及自大的情緒,對待一些事情也會開始想當然。
天才自然會有一些專屬的特權。
不過,這種情況只侷限在文、素兩家。
“哦?想學什麼?”藺重陽看著面前的幼童。
聲雖稚嫩,卻極為堅定:“天下大同。”
得到這樣一個答案,說實話,不算意外,但藺重陽對此也不滿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中記述的天下大同,人人友愛互助,家家安居樂業,沒有差異,沒有戰爭,是前人給後人留下的崇高理想,也是仁的最終歸途。
就如同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道理相似的還有: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藺重陽道述的這些內容,素清閱早先都在典籍中看到過,儒學,多讀書是基礎中的基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