簫輕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3章【氣爭】,人物天賦系統,簫輕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不亦樂乎,另外船底的休息室裡還坐著五百名士兵,為了保持船的前進,所以每艘這樣的戰船,都配備了一千名水手,用於兩班倒。而蹬著腳踏車,用齒輪傳輸著力量,帶動翻車的滾動,也鍛鍊了水手們的腿功,所以這些水手一旦離船上岸,跑起步來,也是飛快的很。

令狐邵一經進了船艙的最底部,便大聲叫道:“大將軍有令,命加速前進!”

一聲令下,原先已經歇息的差不多的五百名士兵便紛紛出了休息室。然後各就各位,坐在船艙底部的一個個小凳子上,同時從身邊拿出木漿。開啟船艙底部的視窗,將木漿全部伸了出去。雙排划槳,左右兩邊各兩百五十人,一起發力,再配合著另外五百名水手的腳踏翻車,整艘戰船便立刻提高了一個速度檔次。

令狐邵上了甲板,看到戰船如飛,不等吳軍戰艦抵達,華夏國巨大的戰船便已經逆流而上。速度和順流而下幾乎一樣的快。

戰船上,舵手牢牢地掌握好了舵,與吳軍戰艦擦肩而過,甲板上得士兵看著下面小型的吳國戰艦上士兵的驚訝表情,不禁都露出了一絲譏笑。

朱然在遠處看到這樣的一幕,不禁吃了一驚,人都說南船北馬,可是華夏國的造船工藝卻已經趕上了南人,這以後,縱使有長江天險。又能耐華夏軍如何?

“華夏國力強盛,我只以為鐵浮圖是最厲害的兵種,沒想到華夏國的水軍竟然比之我軍有過之而無不及。”朱然見甘寧在船上打出了水手公用的旗語。意思是向吳軍問好。

朱然見已經無法抵擋甘寧的船隊,索性將水軍收攏,禮貌性地用旗語回覆華夏軍,告訴華夏軍的將士一路順風。最後,帶著水軍回南岸大營去了。因為兩國邦交甚好,所以在迫不得已之下,根本不可以破壞。這一點,是吳國的基本國策。

甘寧這一次率領五年練就而成的雄壯水師,先是從上京港口涉海抵達江都港口。後來又接到聖旨,帶領一半水軍沿江而上。去攻打襄陽。可是,在林南給的秘密手札中。則是命令甘寧一路上摸清吳國水軍實力,以及故意向吳國耀武揚威,對吳國水軍施加壓力,還要摸清吳國水域和水域間的不同之處,何處能渡過大船,何處能輕舟前行,目的就在於以後的統一戰爭。

統一,勢在必行。雖然林南和孫策他爹孫堅有過口頭約定,但是那只是口頭約定,而且以孫策對林南若即若離的態度來看,吳國也不想被華夏國一直牽著鼻子走。

林南很有預見性,在出兵滅漢之前,就以及徹底想好了後路,所以才將甘寧的水軍調到江都港,與東吳的曲阿港隔江相望,為的也是以後一旦雙方爆發戰爭,甘寧的水軍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撲吳國,配合華夏國陸軍作戰。

甘寧的船隊很快便駛過了朱然的防線,半個時辰後,抵達了和司馬懿約好的江津港。

江津港的岸上,司馬懿的大軍在冰天雪地當中以及等待了許久,看到甘寧的大軍抵達之後,司馬懿和甘寧互相寒暄了幾句,便立刻開始讓大軍登船。

此次甘寧率領船隊而來,目的不是打仗,而是在於運送大軍過江,所以每艘船上他只帶了一千名水手,水軍將士多數留在了竟陵,有一部分還跟隨陳到去了華容道。

華夏國的戰船是林南精心設計的,他設計不出巨型的輪船,但是根據這個時代的造船技術,加上一點他自己的理念,混合墨家的機關術,這才有了現在的戰船,準確的說,這是運兵時用的戰船,每艘戰船可以裝載四千人,除卻水手以外,還能裝三千名士兵,可謂是這個時候最大的戰船了。

當時為了建造這樣的大船,林南等人也著實費了一番功夫,經過反覆的試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華夏國真正的戰船這次根本沒有登場,還秘密集結在上京港,主要是作為秘密武器使用,不到和吳國開戰,不輕易拿出來。

半天之內,甘寧的船隊在江面上往來幾次,便將司馬懿的四萬大軍盡數運過了長江,抵達對岸之後,司馬懿的部下多數有暈船的,所以不能急於前進,只能暫時駐紮在水岸。而甘寧的船隊則返回北岸,開始裝運糧草,給司馬懿運送補給。

當夜無事,華夏軍全部合兵一處,就地休息。

……

長沙城外,諸葛亮所部的漢、蠻聯軍十一萬,全線退後五里,並且撤去了包圍長沙的打算,分成五座大營,呈現出玄囊陣型,前後左右各置一營。分別派遣傅彤、張南、馮習、劉敏鎮守,並且嚴加防守,他自己則和劉琰、許靖、費觀等人居於中間大營。

在佈置軍營上。諸葛亮也獨具匠心,每個大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