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心為民趙公子,小閣老,三戒大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哎,什麼叫生而知之?什麼叫牛伯夷?什麼叫望之不似凡人?
說的就是叔父吧……
~~
從江南醫院出來,趙昊又趕往大堤。
雖然天色已黑,但土堤上火把照天,仍有人在連夜忙碌。
那是張鑑在指揮著工匠們,在除錯安裝好的吊運裝置。
明天開始,石料就要源源不斷的送來了。工程師只能加班加點,以免影響明日的工程進度。
工匠們兩千年前就知道利用槓桿和滑輪原理來吊運重物,《墨經》上對此都有詳細的闡述。
井上的轆轤就是最直觀的體現。
此時的吊運裝置,跟打水的轆轤在原理上沒什麼區別,無非就是更能承重,更能省力而已。
有了這玩意兒,裝在藤筐裡的石料甚至不用卸船,直接在甲板上掛上鐵鉤。
民夫們也不用下到河邊,直接站在土堤上搖動絞盤,就能把兩百來斤重的石料輕易提上堤壩。
然後合力將藤筐移到安裝在土堤另一側的吊機旁,將其吊下堤壩,直接落在堤內側的大車上。
民夫就可以直接把石料拉到十丈外的新堤旁了。
其實張鑑還發明瞭一種可以轉頭的吊機,這樣能大大節省堤上作業的人工。
可惜以崑山落後的鐵匠水平,造不出合乎規格的鑄鐵套筒和內軸,換成軍器局的工匠還差不多。
但依然費時費力,得不償失。
趙昊便讓張鑑先將現有的木製吊機改進最佳化一下,湊合著用用就得了。
效率不夠?那就多整幾臺嘛,大不了一里地安一對就是了。
反正有的是不花錢的勞動力,工具差一點,也不會影響進度的。
這再次證明了,廉價且充裕的勞動力是阻礙大明科技進步的罪魁禍首。
但趙公子也很無奈啊,大明兩三億農民要吃飯,這才是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
貿然搞工業化,用機器替代人,是要讓老百姓造反嗎?
所以那些口口聲說趙公子是資本家的人,可以休矣。
資本家是能用機器絕對不會用人的!只有趙公子這樣愛國愛民的實業家,才會為了百姓的福祉,主動縛住自己的手腳。
想想就覺得自己很偉大呢。
嗯,才不是他造不出來哩。
ps.第二更,求月票啊推薦票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