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老鐵和澱山湖,小閣老,三戒大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半空樓閣澱山寺,三面篷檣湖口船。
蘆葉響時風似雨,浪花平處水如天。
沽來村酒渾無味,買得鱸魚不論錢。
明日垂虹橋下過,與君停棹吊三賢。
這首詩由晚年自號‘老鐵’的元末大詩人六六六……哦不,楊維楨所作七言律詩,讚的是崑山澱山湖的美景。
但到了本朝嘉靖年間,曾經要一天路程方能橫渡的宏闊大湖,被豪勢之家大量佔墾為田。加之上游吳江縣建造了大量的漊港圩田,致使水流不暢,湖沙壅積數十里。
從而使澱山湖面積大為減縮,嚴重減弱了澱山湖的調蓄抗災功能,以致汛期漬澇災害頻繁。
不遠處的澄湖,也是一樣的問題。
每年汛期,兩湖之水必定漫過湖岸,讓昆南變成黃泥塘。
頻繁的洪水還衝走了土地表層的肥沃土壤,使昆南的土地變得十分貧瘠。魚米之鄉之名,都成了辛辣的諷刺。
但昆南年年水淹的歷史,將在今年,在崑山百姓手中上個句號。
因為崑山縣如火如荼的三期水利工程,除了要修建吳淞江南岸江堤外,還會給澱山湖和澄湖修上堅固的湖堤,保護昆南再不受洪水侵襲。
此時澱山湖畔的工地上,到處彩旗飄飄、人聲鼎沸。
趙二爺揹著手,在顧大棟、白守禮等人陪同下,走在新修好的一段湖堤上。只見一船船水泥、石料從吳淞江入南界浦河,直接就可以送到澱山湖中。
昆開司在湖上修起了數道長長的棧橋,橋上起吊裝置也終於換成了,張鑑發明的那種可轉頭的吊機。
這樣能減去一半起吊裝置,而且操作上也省力一些……不過說實話,效果也不算太明顯,不值得再給他發獎金。
石料和水泥吊運上來後,民夫用獨輪車推到工地上,便熟練的拌料加工,然後版築成型。
經過半年的施工,在昆開司的指揮下,各環節配合的都越來越熟練。就像在合奏樂章一般,是那樣的流暢,那樣的讓人愉悅。
白守禮指著東面遙遙相對的那段江堤道:“縣尊您看,這一段還有三四天就要合攏了,進度就算正式過半了。”
“那還成。”趙守正點點頭,目光望向西北方向道:“澄湖那邊什麼時候能開工?”
“回縣尊,澄湖堤壩的選址放線工作已經完成。這幾天江堤收尾完成,月底肯定能開工。”顧大棟嘶啞著嗓子道:“要是六萬民夫全都調過來,年前三期工程一定能完工!”
“看看,還是放不下你那兩萬人。”趙二爺指指顧大棟笑罵道:“抽調兩萬民夫支援崇明縣,是你們集團內部的決定,找我抱怨有什麼用?”
“老父母不是公子他爹嗎?”顧大棟訕訕一笑道:“其實我也知道,支援崇明意義重大,沒有熟練工帶領,他們根本幹不了這活。可老父母又下了死命令,務必年前完工。這不是狗熊鑽煙囪——管頭不顧腚嗎?”
“俏皮話不少。”趙守正白他一眼道:“還是那話,人是趙昊調走的,你有困難找他說去。反正我這邊不能打折扣。明年開春還有一堆安排呢,老百姓得收收心,搞生產了!”
“唉……”面對越來越霸道的趙二爺,顧大棟也只好硬著頭應下了。
“質量上一定不能降低要求!”趙守正又沉聲叮囑道:“我們不是崑山的父母官,就是土生土長的崑山人,出了簍子咱們就別見崑山父老了,直接拉著手跳澱山湖吧!”
“老父母放心!”昆開司的眾人忙重重點頭道:“大堤出了問題,不用老父母動手,我們自己提頭來見!”
趙守正滿意的點點頭,面色頓時輕鬆不少,只要這三期水利工程順利完成。整個崑山,就永訣水患了!
眾人正說著話,便見有人急匆匆奔上了大堤。
“大老爺,大老爺。老太爺來了,吳先生請您趕緊回去。”俞戌氣喘吁吁的稟報道。
“胡說八道!”趙守正的第一反應也是不信,使勁搖頭道:“我爹能來崑山?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是真的,衙門裡好些人都認識老太爺。對了,咱家大爺也來了。”俞戌忙補充道。
“真的啊?”趙守正一臉狐疑問道:“他們來崑山做咩?”
“老父母,還是先回去再說吧。”鄭若曾忙提醒他道:“別讓老太爺等急了。”
“對對對,趕緊回去。我爹發起火來,那可是要吃人的。”趙守正趕緊吩咐幾句,便急匆匆上轎趕回縣衙去了。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