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趙公子在暗示我們,小閣老,三戒大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農學院可厲害了。”潘仲驂吃飽喝足,接過話頭,將馬一龍和他的崑山農學院好好誇獎了一番。

這可不是虛假宣傳,農學院確實值得大書特書——在它的幫助下,到今年年底,整個江南的糧食就能實現自給自足了!

這簡直是了不得的奇蹟,比玉峰書院考中幾十個進士,上百個舉人,還要偉大十倍百倍!

最近一百年來,在經濟作物的種植和農民不斷棄農務工的雙重打擊下,蘇州的糧食種植不斷萎靡,每年都要花大價錢從湖廣購買天量的糧食——除了吃之外,還要完稅!

所謂‘湖廣熟、天下足’確實言過其實,或者在某些人眼裡的天下,可能不包括兩京和江浙以外的地區吧。但至少‘湖廣歉收,江南鬧飢’這條,卻已經過反覆驗證了。

如今江南集團將在成立第四年的時候,就一舉解決了江南百姓的飯碗問題。讓江南人再不用受糧價波動、饑饉之苦。僅此一條,就足以奠定他們在江南牢不可破的根基了。

這其中,馬一龍和他的學生們,居功至偉!

~~

當潮州縉紳們聽到,這農學院居然可以讓土地的畝產翻倍時,全都驚呼起來。

“這不就是說,一畝地可以當兩畝地種了?”狗大戶們直擦口水,誰家沒個幾千幾萬畝地,這要是翻一番,那還了得?

“那是在魚米之鄉江南。”只聽趙公子語調平淡道。

“唉……”眾人不禁失望嘆氣,就知道沒這種好事兒。

“在潮州這種糧產量低下的地方,畝產翻個四五倍也不成問題。”卻聽趙昊話鋒一轉道。

“嚯……”狗大戶們差點把腰閃斷,這牛吹的,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雖然比起珠三角來,潮州府一帶的稻米畝產確實不高,更別說跟江南比了。但平均畝產也在一石上下。

趙公子說畝產能到四五倍,那豈不是說,將來一畝地可以打四五石稻米?

“這一點不誇張。”潘仲驂見狀,忙給趙昊作證道:“江南集團在崑山的農場,去年種了兩季稻,畝產加起來達到了八石。後來跟進的崇明、上海等農場,因為時間尚短,各方面條件還不太成熟,畝產也普遍在六石左右,總之沒有低於五石的。”

說著他看看眾人道:“潮州的氣候比江南熱多了,種植水稻天然有優勢的。公子說畝產四五石,實在是太保守了。”

“嘶……”就算趙公子嘴上沒毛愛吹牛,但年高望重的潘老大人可是不會撒謊的。

而且這種事,只消派人去江南打聽一番便知道真假,趙公子應該不會吹這種容易被戳破的謊言吧?

“這,這都是崑山農學院的功勞嗎?”劉子興震撼問道。

“當然不全是了,江南集團的開發公司,家庭農場制度,還有場長和農技員負責制,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不過在這裡頭,農學院的貢獻確實最大。”潘仲驂便有些炫耀的意味道:

“農學院的山長,是與老夫昔日同在翰林院的馬孟河,他辭官回鄉後便一心撲在農事上。可以說,大明朝沒有人比他更懂種地了。是他教會蘇松二府種植兩季稻的方法,這才讓吳中的糧食產量翻了番。”

頓一頓,他又給趙昊戴一頂高帽道:“遇到開創科學的趙公子後,孟河老兄又將科學引入了農業中。開始研究科學種植。去年,他在農學院中的試驗田,單季畝產竟高達七石,據說今年還會破八石。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各縣農場的畝產,才會年年創新高啊。”

“這是當代神農啊……”劉子興不禁欽佩萬狀,又十分慚愧道:“同樣是居鄉,比起二位我卻是虛度了。”

說著他一咬牙,痛下決心道:“等這邊事情告一段落,老夫一定去崑山向孟河先生討教!”

“不用跑那麼遠。這次跟著趙司馬南下的,有幾十個都是他教出來的學生。他們是來組建潮州農學院的……”潘仲驂嘆了口氣道:“老夫不是在拍東家馬屁,但潮州能得趙司馬,真是天大的福氣啊。”

“是是是。”眾人忙心悅誠服的點頭。這話老潘已是第二次說了。但這次他們才真正明白,此言一點不虛。

“這個農學院,我們全額捐資了!”潮州的狗大戶們,慣於用錢表示感激。

“好說好說。”可趙公子依然不置可否,而是繼續給他們畫餅道:“農田水利不分家。想發展農業,甚至達到江南的水平,光有農學院可不夠,還得有完善的水利工程。”

“那倒是……”眾人只好又被他牽著鼻子換了頻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強醫仙混都市

五滴風油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