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二章 唐山保衛戰 (上),小閣老,三戒大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右路軍是最遠的一路,所以杜桐率軍進駐梁城時,中路軍已經在豐潤縣休整數日了。
左路軍則差不多同時抵達了灤州城,人家距離最近,沒必要開拔那麼早。晚點兒出兵有利於保持士氣和戰鬥力。
三路大軍透過快馬聯絡後,確認彼此都提前到達指定位置,已對唐山市形成了三面包夾之勢!
但老成持重討賊總兵官王化熙,依然下達瞭如期進攻的命令,好讓各路大軍做好充分的戰鬥準備。
譬如密集偵查,找到守軍防線薄弱環節。砍樹拆門板,製造臨時橋面,以便進攻時快速搭橋透過壕溝等等……三人都是身經百戰的宿將,知道‘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的道理。
他們並不會因為敵人表現的荒腔走板,而疏於準備,更不會允許部下有絲毫鬆懈。
當然,也不能準備太久。這會兒已經是九九加一九了。再拖下去,萬一讓叛軍主力第一時間登陸,就他麼搞笑了。
二月十六日,三路大軍同時開拔,從三個方向直撲唐山市!
這時,官軍將士已經進入了戰鬥狀態,一掃從前的懈怠,開始變得警覺有力起來。
當天下午,張臣的中路軍便抵達了前線,距離叛軍防線十里紮下營寨。
他起自行伍,靠著身先士卒得到今天的地位,總是要比另外兩位世家子弟積極一些的。
跟杜桐一樣,張臣也任命兒子張承蔭為斥候營遊擊,一是方便錘鍊、容易立功,二是斥候乃主帥的眼睛,當然要最信得過人來管帶了。
張承蔭已經在這一帶遊弋多日了,但就像杜文煥看到的一樣,叛軍一直老實的縮在壕溝後,完全沒有主動邀擊之意。
但小張將軍今天的偵查,還是有些發現的。
聽了兒子的稟報,張承蔭便直接上到營寨中新起的瞭望塔,用望遠鏡一看。
只見叛軍的壕溝外,多了幾排拒馬。但不同的是,拒馬之間還有些螺旋狀的線圈,密密麻麻相連。
在夕陽下,那些線圈透著幽幽的寒意,讓張承蔭莫名打了個寒噤。“這是什麼時候安的?”
“拒馬是原先就有的。”張承蔭連說帶比劃道:“早晨天不亮,發現他們在壕溝上架了橋,然後好多民夫推著小推車出來。從車上抬下那些好像是鐵的線圈,一根兒老長了。拉長了繞著拒馬一陣亂纏,也沒什麼規律,就是怎麼快怎麼來,可能是因為我們在附近的原因吧……”
“一共五排拒馬,剛過了中午就全都纏完收工了。便成了這個樣子……”
張臣也觀察到了,剛才起了一陣風,那些鐵線圈居然有些晃動,顯然沒什麼分量。
“怎麼淨搞這些花裡胡哨?”張臣納了悶了,這玩意兒能頂啥用啊?看上去弱不禁風、稀了吧唧,還不到一人多高。而且每排拒馬間,還有三丈左右的空間。
這上去拿長矛卡卡一頓拉,還能剩什麼呀?哪能能起到阻敵的作用?
不過出於謹慎,他還是連夜趕製了一批長柄鉤子,這樣儘量趁手一點。
而且那些鐵線圈也把叛軍徹底困在壕溝內了,徹底不用擔心晚上會被偷營了。
果然一夜太平,翌日全軍三更做飯。
開戰前,自然要讓參戰將士吃飽吃好了。
託全能軍事家戚繼光的福,明軍的軍糧水平有很大提升。有大名鼎鼎的光餅……就是中空的圓麵餅,用繩子串起來,一人背一串當行軍乾糧。
還有用大明做成的幹米飯,用水一泡就可以食用,而且便於儲存運輸。
北方士兵吃不慣米飯怎麼辦?不要緊,戚大帥到北方後又搞出了同樣原理的炒麵……
這次皇帝下了血本,當然主要還是張居正給他留下的家底夠厚,太倉裡的存糧還夠吃七八年呢!
又是在京畿平原作戰,所以將士們一直能吃飽肚子,讓他們直呼不可思議。
今天的早飯更是將乾糧、臘肉、鹹菜之類熬成糟羹,一人一大碗,不夠還能再加半碗。吃得將士們跟過年一樣,精氣神都提起來了!
待到五更天,營門緩緩敞開,飽餐一頓的官軍便在各自隊長、把總的帶領下,一隊隊出來營前列陣。
等前軍一萬兵馬終於集結完畢,已是天光大亮了。一聲號炮,開始分成數隊,浩浩蕩蕩向著叛軍逼近。
而此時,對面的叛軍才開始吃早飯。
跟官軍吃得像過年似的一比,叛軍這邊吃的就很普通了。
谷無非就是後方送來的熱騰騰的豬肉大蔥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