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中國知青史,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自身,對於中國社會和農民,有著更成熟,更認真的思考。在南方一些省市如廣州、湖南、四川等地,老知青在思想、理論等方面的探討是尤為突出的。這些地區“###”前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比例較大,素質較高,其中不乏出色的人才。一位四川的當年在校紅衛兵回憶說,他當時的感覺是,老知青在思想上比他們更活躍,更成熟,也更激進。學生們當時關注的,多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如兩條路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等等,但老知青則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經濟方面,他們中很多人熟讀過###的《資本論》:“我後來才明白,他們繞了一個很大的彎子,他們反覆地用###的理論來論證‘###’前中國社會的種種不合理,其實是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有關的,只有論證了這些不合理,才能證明上山下鄉措施是錯誤的,他們才有改變命運的可能。”
即便是從自己切身利益出發的,他們的學習和探索,他們的目光所及,畢竟達到了當時的在校學生不可能達到的深度,於是,這個時代最振聾發聵的思想解放的號角,最奪人眼目的思想解放的先驅,既未出現於“紅衛兵小將”之中,也未出現在當時的社會精英集團中,而竟然就在這些從未引起人們重視的知青中脫穎而出了。
我們在這裡指的,是遇羅克的《出身論》和張木生的《中國農民問題學習——關於中國體制問題的研究》。
3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的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