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部分,中國知青史,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委書記與湖北省委聯絡,決定把“講習所”設在農安。辦這所學校的動機,一是對舊學校的教育制度不滿,二是想直接改造農村。他們認為,“鬥、批、改”的口號終歸要落實到“改”字上。結果,上海“一月風暴”的雷響,把他們的設想震得粉碎。

張木生敗興而歸,並未死心。回到臨河縣後,他和幾個知青選擇全縣最貧困的一個大隊,自己集資,辦起了農場。當地地曠人稀,知青相對集中。他們創辦了一個刊物叫《新思潮》。同時組織學習、辦學校,從事科學實驗,對知青進行培訓,推動農田基本建設。這個農場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只好散夥。他們後來把此舉戲稱為:“在斯大林的迷夢上打了一針毛澤東的麻醉劑。”###:《北京知青歷程回顧》,《海南紀實》,1989年3期,第156頁。

回到原先插隊落戶的村子,張木生卻發現了一個奇蹟。“###”初期天下大亂,李秋夢在他兼任隊長的生產隊組織了小包工,還增加了各戶自留地的面積,結果增加了十幾萬斤糧食。同時,又組織泥瓦匠、皮匠、鞋匠、畫匠出去搞副業,隊裡又辦起了磨坊、油坊,利用市場,工分值也提高了。這個變化對張木生的教育很深,“老百姓不是不能幹,政策稍微改一改就能這麼好。”吳思:《陳永貴沉浮中南海——改造中國的試驗》,花城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頁。

於是,他開始帶著一大堆疑問拼命讀書。“雪夜無人讀禁書”被稱為“天下第一快事”。禁書中包括供內部批判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那年還好嗎

上網找工作

有道昏君

炒作

安辰一若

散發弄舟

鳳在蒼穹

閃啊閃

撞破殘疾學霸的秘密後

罄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