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部分,中國知青史,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受到知青群體冷落之餘,通常能從當地淳樸敦厚的農民中尋找到慰藉。數年過後,下鄉知青的生活態度變得越來越實際,對個人的終身大事雖或處理謹慎,對他人的婚姻已頗能寬容和理解。與此同時,官方政策由提倡晚婚轉為積極支援青年結婚。甚至在生產建設兵團,各級領導的態度也明顯轉變,率先結婚的青年受到表彰,被樹為“紮根”的典型《北大荒風雲錄》,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第3頁;《輝煌的青春夢》,湖南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第267頁。。此舉旨在遏止知青中迅速蔓延的思鄉情緒和透過各種關係調離農村轉回城市的風氣。但不管怎麼說,知青已婚人數確在逐年增長。1974年末,全國已婚知青有48萬人;1975年增至61�4萬人;1976年為72�6萬人;1977年達到創記錄的86�1萬人,佔全部在鄉知青的10%。在這以後,隨著運動迅速退潮,在鄉知青大舉返城,已婚青年的人數逐年遞減(其間起落的態勢詳見本書附錄表10)。
進一步對插隊知青和兵團(農場)知青兩個群體考察,前者的已婚率要低於後者:1975年末,在鄉插隊知青的已婚率為7�9%,國營農場為8�7%;到1977年末,在鄉插隊知青的已婚率為8�2%,國營農場知青的已婚率為17�3%(詳見附錄表10)。若就安置插隊知青和農場知青最多的省份之一黑龍江省的統計資料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