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新灘事件,首長,夏言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罕見。”

包飛揚點了點頭說道:“這個情況我倒是知道,剛剛於部長提到我們忘記了先烈,她的助理孟茜又提到了新灘,是不是和多年前新灘這場颱風災害事件中犧牲的軍人和百姓有關?關於這點,你還了解什麼情況?”

吳超跟隨包飛揚這段時間,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官場新丁,他看了看陳華東,猶豫著說道:“我家在望港西部,跟新灘不在一起,後來在鎮上工作,去過新灘很多次,不過也確實沒有聽說新灘有這個事件的紀念館或者紀念碑,大家在提到當年那場颱風天災害的時候,也只是感到悲愴和遺憾。有關當年新灘圍墾的傳說很多,對於當年抗擊颱風的事情倒是談得很少,似乎也很少聽說有誰誰曾經經歷過當年新灘的事情。”

吳超今年二十多歲,是七十二年出生的,比包飛揚只大一歲,從他開始懂事,大陸已經推行改革開放,他們這一代人對六十年代的事情並不是非常的關切。吳超並沒有特別關注過新灘那場颱風災害,這時候包飛揚問起來,他能回答出來的東西也確實有限。

陳華東看到吳超知道的並不多,便轉身坐了下來,從身上掏出香菸,給包飛揚發了一根:“那場災害發生的時間距離現在太久。吳秘書不知道也應該正常,我恰好知道一點,大概也能猜到剛剛聯合化工集團的於部長為什麼那樣說。”

“哦?”包飛揚一臉徵詢地望著陳華東。

“我的想法跟包主任剛剛提到的差不多,於部長既然去過新灘,剛才又跟我們說什麼忘了過去,背叛先烈什麼的,會不會和新灘8.19事件當中犧牲的人員有關?”陳華東點燃香菸,深深地吸了一口:“那是將近三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我還在市裡讀小學。我爺爺是老紅軍,經常跟我提到新灘的事情。”

包飛揚點了點頭,他的家庭出身讓他對那個時代的歷史擁有比常人更多的瞭解。當然由於一些特殊情況,也就是比常人多,卻不敢說真的瞭解那個時候的真實情況。聽到陳華東講述當年的情況,他也不由感到一股濃濃的歷史滄桑感。

陳華東繼續說道:“當時新灘精神提的很多,有種說法叫東北有北大荒,咱們江北有新灘。而且新灘是在大海中硬生生堆一塊土地出來,是真真切切的移山填海。與天鬥與地鬥,我記得當時還有一首歌。”

“尤其是當新灘種的地收穫以後,收穫的稻米還曾經直接送到了京城,本來填海的土地鹹性大,不適合種莊稼。通常要三五年時間,透過養魚、種植耐鹹的鹹草。將鹹性吸收以後,才能夠種水稻。不過當時據說是採用了引淡水衝鹹,還有淺插避鹹的做法,當年就插上了秧,而且畝產達到九百多斤。將近一千斤。這個成績隨著收穫的稻米送到京城以後,新灘很快就被豎為典型,有人將新灘與北大荒相比,還有人將新灘比作當年紅軍開墾南泥灣。”

陳華東說的很簡單,當年很多事情都是禁忌,一不小心就可能觸及敏感的問題。包飛揚等人也都沉默地認真聽著,沒有輕易發表任何看法。

陳華東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新灘最初是軍隊農場,一九六八年的時候,上面指示高校畢業生到農場鍛鍊,一九六八年下半年到一九六九年上半年,陸陸續續有來自海州、徐城、鳳湖,甚至滬城的大學畢業生來到新灘,最多的時候有將近五百名畢業生。”

“一九六九年是我國颱風最多的一年,前後十幾個颱風輪番來襲,當時新灘已經初步構建起防颱風的海堤,前幾次颱風來襲也沒有給新灘造成太大的損失。不過當年八二一臺風是緊跟著前一次颱風而來,颱風的烈度也遠比預想中的更大,結果就造成了潰堤,負責守堤的軍隊和大學生犧牲一百多人,整個海州地區因颱風造成死亡也不過近兩百人,新灘佔了大多數。”

陳華東表情凝重帝搖了搖頭,在和平年代,一下子死這麼多人,確實是非常罕見的。而且這只是公開的資料,實際死亡人數也許會更多。

“我記得當時有一些慰問和表彰活動,但是對犧牲人數和損失提到的很少,我也是後來聽我爺爺說的。以後也沒有聽說過對新灘八二一事件有什麼紀念活動,直到我參加工作以後,才瞭解到一些情況,據說當年有人認為新灘八二一事件之所以死那麼多人,與當時有關領導對災害估計不足,忽視了強颱風、暴風雨和大海潮長時間襲擊的後果,不適當地提出了人在大堤在的口號,不但沒有使災害減少到最少限度,反而因為沒有及時進行財產人員的轉移,使國家遭受了巨大損失。”

陳華東說道:“雖然當時並沒有因此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極品武神

垃圾王

福氣安康

打死也不說

喜笑妍開

知恩報恩

潮熱夏日觀察記錄

Sansaga

地球上唯一的魔法師

奧巴牛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