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得罪權威的倒黴蛋,首長,夏言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一看、試一試,就是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出來,所以我們肯定會竭盡全力,將公司的效益做上去。”
“不過,我們也有一個要求。”徐海瀾說道:“一個造船企業能不能夠做好,取決於很多方面的因素,我們幾個人雖然有決心,也自詡有一些能力,但是還不敢自負到就以為憑藉我們這幾個人就能讓一個船廠脫胎換骨。就算我們有這個信心,那也要船舶集團能夠給我們足夠的信任和支援,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沒有這個作為保證的話,我想誰也不敢保證能夠做出成績。”
“是啊,合資造船公司為什麼效益比我們國有造船廠好?並不是因為他們的人有多強。事實上合資造船公司的人員很多都是從我們國有造船廠挖過去的,甚至很多原本並不起眼,技術方面也不見有什麼特長的人到了合資造船公司以後,立馬就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成為了骨幹。為什麼?就是因為合資造船公司的環境不一樣,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責權利要對等,責和利的問題,剛剛包總已經講過了,那還有一個權的問題。如果沒有施展空間,那我們就是再有想法有能力,那也沒有辦法。”劉瑞遠說道。
包飛揚點了點頭,說道:“這個也是我要講的一個問題,海州船舶工業集團雖然不是合資企業,但是我們已經完成股份制改造,沒有一家股東掌握絕對多數的股權,所以在管理上。我們也會實現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當然,最重要的是內部管理。這方面我們的原則也是在明確考核和監督標準的情況下,實現充分的放權。其中的關鍵就是嚴格考核、能上能下,造船二廠是船舶集團新建的廠,從籌建開始,我們都會將這一原則放在首位。”
在包飛揚看來,徐海瀾找過來的這幾個人都具有紮實的技術功底。也擁有生產一線的工作和管理經驗,他們將成為海州船舶工業集團造船二廠的技術骨幹。有了這些骨幹,再充實一些工程技術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搭配從原來幾家修造船廠挑選出來的一線工人,再補充一些技校的新人。應該很快就能夠讓新廠形成生產能力。
當然,所謂的海州船舶工業集團第二造船廠現在還是一片荒地,廠區建成也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也足以讓公司做好相關的籌備工作,包飛揚希望徐海瀾、彭友良都參與進來,他們都有這方面的經驗。
不過人手上還是有所欠缺,尤其是缺少一個帶頭人,包飛揚本人在能力上沒有問題,但是一來他沒有造船行業的從業經驗,二來他作為臨港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手頭上的事情很多,時間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完全撲在新廠的建設上面,尤其是在臨港經濟開發區即將進入快速發展通道的時候。
“包主任,說到這個,我倒是有一個人推薦,就要看你敢不敢用了。”江北省船舶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陳文斌來海州考察,聽到包飛揚說起這件事,不由笑著對他說道。
包飛揚馬上道:“陳總你說說看,只要他有能力,又願意來,我有什麼不敢用的?”
“他是不是願意來,我不敢說,但是他的能力我可以給你打包票。”陳文斌笑了笑道:“大江船舶設計院的張儀銘,劍橋大學船舶工程博士,曾經參與了滬城外僑船廠的建設,現在是大江船舶設計院資料檔案處管材料,但是他的學術、能力和經驗都足以勝任海州現在的工作要求。”
包飛揚點了點頭:“能夠讓陳總你認可的人物,在能力上肯定沒有問題,只是這個張儀銘既然這麼厲害,怎麼就到檔案處管材料去了?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隱情?”
陳文斌微微嘆了口氣說道:“飛揚啊,說起來我挺羨慕你們的,雖然說海州以前在造船工業方面比較差,但也正因為如此,你們才可以自由揮灑,江北省船舶工業總公司雖然參與了合資專案以及海州船舶工業集團的組建,但是省船總想要打破現在的框架,從海州出海依然有很多阻礙,就連我也不知道以後能夠走到哪一步。”
陳文斌感慨著說了幾句題外話,搖了搖頭繼續把話題扯回來說道:“張儀銘在船舶工業界曾經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不過他也跳不出這個框架。就是在外橋船廠的建設期間,他得罪了華夏船舶總公司派出的專家組,那時候的華夏船舶總公司就是造船行業的主管部門,張儀銘回去以後,就被設計院閒置,院裡扣著他的檔案檔案,他就是想要離開設計院,去合資或者私人的船廠都沒有辦法。”
說到這裡,陳文斌看著包飛揚,壓低聲音說道:“包主任,這事你知道就行了,不要往外傳啊——我聽說當時華夏船舶總公司的一位技術權威放出話來,他想讓張儀銘看十年的資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