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部分,貞觀長歌,誰與爭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序》以後才明白,治天下還得靠聖人之學呀!”李泰謙遜地說道:“那不過是父皇一時高興,隨口說出來的罷了。”李恪認真地說:“那可不是父皇隨口說出來的,有些事情四弟你自己可能不知道,愚兄我可是聽知情人說起過,當時父皇就準備下旨,讓四弟到武德殿研讀聖人的經書,每日與你對策治國之道。後來皇后娘娘、東宮還有長孫大人一齊使勁阻攔,父皇才不得不放棄此念。”

其實這件事情,李泰早就聽和他交好的蕭瑀嘀咕過,這次又聽李恪說了一遍,不由臉色微微一變,心中暗道:“看來這件事是真的了。”但是他嘴上卻輕描淡寫地說道:“是嗎?我一向只知閉門讀書,外面的事情著實知道得很少。”李恪做出一臉不平的樣子:“你呀,真是把這聖人之學讀到心裡去了,不像有的人,父皇給他找過十幾個大儒做老師,聖人的書唸了不少,可聖人的教誨是一句也沒有聽進去呀!”

李泰看著李恪,一邊琢磨著他的心思,一邊問:“三哥說的是誰呀?”李恪伸手往東一指,憤憤地道:“四弟你那天不都看見了嗎,父皇被圍,太子死活就是不發兵呀,眼睜睜地看著馬邑城被胡寇破了。”

李泰一臉驚訝:“什麼,馬邑城破了?”

李恪假裝奇怪地道:“怎麼,你連這都沒聽說?現在整個長安還有誰不知道這件事兒!無風不起浪,這滿城兵馬,為的是什麼,人家早就預備著改朝換代呢!”其實,李恪對馬邑是否已經陷落並不能肯定,但他卻把話說得氣壯如牛,由不得李泰不信,李泰有些慌亂了,問道:“馬邑破了,父皇呢?”

李恪滿臉悲痛地說:“馬邑不過一個彈丸小城,城破了,父皇又能怎樣?到了這種時候,有句話我不能不說出口了,四弟你願意聽嗎?”李泰掉下淚來:“父皇——唔唔——三哥,有什麼你儘管說出來就是。”李恪突然一揖跪倒,懇切地說道:“請魏王取東宮而代之。”

李泰驚得揮身一抖,勃然色變:“三哥,我平素一直敬你是條敢作敢為的漢子,但你這句話可是大逆不道呀!”李恪大聲說:“我大逆不道?人家害死父皇那又算什麼?”李泰一愣,面露驚慌之色:“三哥,你小聲點,外面可都是東宮的人馬!”

李恪滿不在乎地道:“怕什麼,大不了讓他們拿了去跟父皇一道走。聖人之道第一位的是忠孝,他的做法,不忠不孝,有悖天理人倫,要是天下讓他來執掌,高祖和父皇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大唐江山,用不了多久就該亡了。請魏王務必順天意而應人心,挑起這副擔子來!”

李泰看著跪在地上的李恪,心裡判斷著他的虛實,伸出雙手要扶他起來:“三哥,有什麼話先起來再說嘛。”李恪卻固執地堅持道:“魏王不接受我的請求,我怎麼能起來?列祖列宗也不會答應呀。”李泰一臉為難地道:“就算東宮不肖,論才具,論膽識,取而代之的人也應該是三哥你呀。”說完,他偷眼觀察著李恪的反應。

李恪假裝誠懇地說:“四弟你不要再推辭了,別忘了我是前朝皇帝外孫,只這一條就最多隻能做個牽馬墜鐙的角色。”李泰沉吟良久,顯然,他被這突如其來的擁戴打動了,他裝著有些忸怩地問李恪:“三哥,難得你這片胸襟呀!可是你看我行嗎?”

李恪用肯定的語氣說道:“你是嫡出,在親王裡又排在第一位,父皇對你又一直十分器重,你來挑頭實在是眾望所歸,我今天只不過是把滿朝文武想說的話說出來罷了。”李泰擔心東宮勢力強大,這局面已經挽不回了!李恪告訴他,凡事總要講個理,只要群臣一起呼應,只憑出賣馬邑害死皇上一條,就可以把太子擋在那張龍椅之下!這話說得擲地有聲,李泰終於下定了決心,雙手去扶李恪。

李恪問:“魏王答應我的請求了?”李泰點了點頭紅著眼圈說:“列祖列宗在上,三哥又一片熱忱,青雀只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了,誰叫我們是李家的子孫呢。”李恪佯作熱淚盈眶,朝天大喊道:“父皇,你看見了嗎?兒臣們不會讓你白死的!”李泰受了感染,居然也落下幾滴淚來。

貞觀長歌十四 亂雲(4)

李恪的心裡卻在暗想,看來權萬紀說得不錯,這個老四平日裡酸文假醋的,一臉君子之風,原來也在做著春秋大夢。

連日操勞,房玄齡終於病倒了,不住地嘔血。長孫皇后知道後,心裡很是著急,派太醫何思道去了三次,又決定親自去探望。長孫皇后領著李承乾和何思道正欲登上車輦,迎面李泰、李恪及上百名臣工突然向東宮走來。幾十名衛士立即護在長孫皇后和李承乾的左右。李泰和眾人向皇后行禮,然後說明來意,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