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0部分,江山美色,宮本寶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下兢兢業業,不敢有失,這點三位王子有目共睹,大苗王今日只見西梁王一面就做決定,依在下所見,似乎草率些。若是徑直而定,亦是寒了關中百姓的心,還請苗王三思而後行。”

大苗王笑了起來,“我沒有反對和唐王同聲同氣呀。”

李孝恭一怔,見到丹巴九滿臉焦急,苦不能言,一時間真不知道蕭布衣如何出牌。蕭布衣微笑道:“原來李郡王一直把我等當作是敵人,怪不得驢唇不對馬嘴。其實本王來此,不過是想要三家同聲同氣。”

李孝恭變了臉色,卻裝恭敬道:“恕我駑鈍,不解苗王之意。”

他還是不想在蕭布衣面前矮了一頭,只肯請教苗王。大苗王不語,司馬沉聲道:“西梁王有意和我等結盟,暫定一生一世不對巴蜀動兵。”

李孝恭微愕,想要問怎麼可能。但問話硬生生地憋了回去,可臉色卻終於有些發青。

蕭布衣終於笑道:“李郡王,本王為了巴蜀百姓的安定,與大苗王定下不動刀兵的盟誓。有生之年,不想在巴蜀用兵,只等天下太平之時,巴蜀自然歸附。唐王若是真的有如你說的那麼仁義,不知能否為了巴蜀的安定,此生不再對巴蜀用兵?”

大苗王淡淡道:“西梁王說的一點不錯,若李郡王覺得不公,大可和我等一樣的結盟。這個機會給西梁王、給唐王,對我們來說,並無二樣。這次機會均等,不知道李郡王有何高見?”

李孝恭臉色大變,半晌說不出話來。他發現已經落入了蕭布衣的圈套,可偏偏這個圈套正中他的死穴,讓他一時間無力破解!

第四百零九節 無解

李孝恭考慮了太多種可能,卻從來未考慮,蕭布衣肯放棄巴蜀。就像他考慮了對巴蜀太多的控制手段,卻從來沒有考慮過放棄巴蜀一樣!

可若真的依蕭布衣的建議,他們就等於放棄了巴蜀,這怎麼可能?

巴蜀對關中的重要,李孝恭比誰都明白。

當年秦惠王之時,有臣子就曾建議道,蜀水通於楚,有巴之勁卒,浮大舶船以東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這句話就是說,從巴蜀順江南下可到楚地,只要有巴地的精銳之兵,然後可順江取楚地,也就是蕭布衣的荊襄之地,得巴蜀則得荊襄,得荊襄可得天下!

李淵蓄謀已久,在太原為官之時,雖是小心翼翼,卻從未打消過取天下的念頭,而他生性老辣穩妥,多參考前人的謀略,當初秦惠王之策亦是他今日之策。從太原起義後,依據根基,李淵勢如破竹的取得關中之地,看似輕而易舉,卻是多年深謀遠慮的結果。關隴諸閥雖多,可如李淵一般有遠見的除了薛舉外,還真無他人。李軌、梁師都、劉武周、郭子和等人雖是號令一方,兵馬強盛,卻是固步自封,缺乏遠見,不思進取。李淵最大的敵人可說是薛舉,就像蕭布衣最大的敵人就是李密一樣。蕭布衣坐鎮東都,但是除李密有雄才大略外,竇建德、羅藝、徐圓朗,甚至說杜伏威、輔公祏等人,均是偏居一隅,看起來雖有爭霸的雄心,卻缺乏爭霸的遠圖。在他們這些人看來。能夠守著自己的地盤,做一個土皇帝就已經心滿意足!

但是李淵、蕭布衣都明白爭奪天下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這天下有這兩個雄心勃勃之人,怎麼能容納盜匪佔據一方?

伊始是烽煙四起,到現在變成局面明朗,如今很快已經到了吞噬兼併地盤的階段,最後就是幾大勢力的最終對決。這是必然,也是必經的規律!

李淵一直對蕭布衣示弱,可從來就沒有打消過吃掉蕭布衣的念頭,就像蕭布衣一直示悠閒。卻從未打消過進攻關中的念頭一樣。蕭布衣出兵常平,扼住潼關出兵之路,這就已經開始為進攻關中做積極的準備。李淵不等和薛舉決出勝負,就迫不及待的派李孝恭安撫山南巴蜀之地。亦是為進攻中原做準備。

巴蜀這塊地方是李淵進攻中原的跳板,實在太過重要,蕭布衣可以不經巴蜀攻打關中,但是李淵若是不經巴蜀進攻蕭布衣。就已經失去了最重要的地利!

蕭布衣的這招棋很毒,打著仁義和平的招牌,卻讓李孝恭進退兩難。不經散關,蕭布衣可以經武關、潼關、井陘關,甚至可以透過北方的突厥來進攻關中,但是不經散關,關中要攻打中原可是大有難度!

因為關中進攻中原的三線中,以巴蜀最為有利,其餘的無論是潼關抑或是井陘關。都已不佔地利!放棄了巴蜀,等於為關中戴上了桎梏,李孝恭饒是聰穎過人,運籌帷幄,聽到大苗王地詢問,雖臉色如常。但背心已經汗水滾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論散兵與暗黑本丸的適配性[綜原神]

夢裡挑燈萬更

我的完美校花女神

喬峰大俠

食至名歸

高樓望月

全球降臨:克蘇魯的地窟遊戲

絨毛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