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網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陳志武說中國經濟,笑傲網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黨內一人一票選舉,一步步積累經驗,再逐漸擴大到全民;其二是繼續基層選舉,並逐步往上升。
即便從中國經濟的產業轉型角度講,*也是必要的。過去中國經濟的增長是粗放型、低利潤的,靠的是製造業等,這些工業對制度的要求低。今後的發展要靠經濟增加值高的服務業,而服務業對制度的依賴度很高,所以,*程序將決定中國人今後的就業機會和收入增長。
。 想看書來
“新國有化”的危險(1)
本篇來源: 2008年2月16日《經濟觀察報》,記者李利明。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成就世人公認。但是,因為政治體制改革滯後,各種問題開始表現出來,比如,經濟中正出現新的國有化——國進民退,還有宏觀調控中,很多政府行為又退回到強制性的行政手段,包括對一些競爭性產業的價格上漲進行直接控制。這些政策的後果是什麼?
一
問:前些年大家還強調“國退民進”、“小政府大社會”理念,但現在中國經濟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走。您如何看待這種狀況?
陳志武:以前關於國企是否應該民營化、私有化的討論,只停留在國企和民企誰的資產回報率更高、誰的效率更高這些標準上,好像只要國企的效率跟民企一樣高就行。但那是一種非常狹窄的標準。比如,今天許多人抱怨中國經濟增長這麼快,但普通大眾的收入和生活狀況不見得有太多改變,他們沒有足夠地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大家喜歡把注意力放在分配製度上,說資本家拿得太多。但是,在今天的中國,最大的資本家是誰?是國家,具體講,是國資委和財政部。在中國經濟仍然以國有製為主體的情況下,增長的結果是,國家越來越富,而老百姓拿的是極少部分,這不僅抑制內需增長,而且扭曲產業結構。社會中的貧富差距的確在擴大,但國家與民間之間的貧富差距以遠遠更誇張的速度在擴大。
如何理解這一點?以美國為例,過去十年裡,美國家庭累計儲蓄15 000億美元,這個數字不小。但是,如果我們看看美國土地、企業資產、房產等,把所有資產的升值加在一起,那麼,過去10年裡,美國家庭累計資產升值總額為35萬億美元。把這兩個數字放在一起來作比較,你會發現,資產性財富增長跟勞動收入儲蓄的比例差不多是22∶1。由此,我們容易理解,為什麼美國人把勞動收入基本都花掉,存下的錢很少,因為有了這麼多的資產性財富增長以後,美國人不需要去儲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消費內需這麼高,可以為美國、中國、日本、韓國等的經濟增長提供推動力。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是美國所有的生產性資產是私有、土地也是私有,這些資產收入和增值都直接屬於私人,透過資本化、金融化的發展使美國人可以把土地、生產性資產隨時可以變現,隨時能轉換成消費或者再投資。私有制,使美國人的消費增長不僅跟勞動收入直接掛鉤,更重要的是,也直接跟資產性收入、跟資產增值掛鉤,在資產性財富和私人消費間的距離幾乎是零。私有制是內需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基礎。
相比之下,在土地公有、主要生產性資產也國有的制度安排下,中國的老百姓消費跟土地增值、跟資產性財富增值、跟資產性收入沒有關係。如果中國的GDP按年均10%的快速增長的話,土地和資產的價值應該以超過10%的速度在長,可是,這些增值對國內家庭的需求增長几乎沒有影響,因為那些資產和土地都不是私人的,是個人所沒法花或再做投資的。初步算,過去國有土地的總價值約為50萬億元。國有企業資產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2007年8月《求是》雜誌上談到,到2006年底,全國有11�9萬家國有企業,平均每家資產為2�4億元,所有國企資產加在一起值29萬億元。也就是說,國有土地加國有企業的總價值為79萬億元。按13億人口算,人均國有資產財富6萬元。假如這些資產價值每年照GDP的速度增長,一年會增7�8萬億元,這部分財富增值如果分到個人頭上,那麼每個中國人的年收入就多6 000元,小孩、老年人等所有中國公民都算在內了。也就是說,假如每家有夫妻、老年父母以及獨生小孩一個,每戶五人,那麼,這些財富增值算到家庭的層面,每家每年的收入就多了3萬元!
“新國有化”的危險(2)
資產性收入呢?即使不考慮土地收入,不考慮地方國有企業的收入,僅央企去年的利潤就為9 800億元,分到13億人頭上,這又多了753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