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傾蓋如故也
百里冰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9章 傾蓋如故也,天下第一捕[綜武俠],百里冰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司馬光等守舊派大臣一樣,范仲淹也是三綱五常的既得利益者和支持者。可相較於這些,他更看重大宋和百姓的未來。
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范仲淹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國家和百姓。所以,在夏祈音用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解放年輕人的思想,讓他們勇於接受新事物,樹立獨立自主意識,更趨向於支援新法來謀求范仲淹支援時,范仲淹被說服了。
若放棄部分父親的權威就能換取下一代更好的前程,為什麼不呢?父母想要為孩子安排好一切,本意不就是為了孩子好嗎?若怕孩子不聽話,就肆意操控他們的人生和思想,豈非捨本逐步?
范仲淹在教導趙昉的同時,也被趙昉影響,這位老大人的心胸十分開闊。作為革新派,范仲淹本就有著比主流士大夫更超前開放的思想。加上幾個兒子素來孝順,學業上也少有讓他操心的時候,范仲淹並不覺得給予孩子們更多自由就會有損家長的威嚴。
當然,這其中也有周圍年輕人給予他的一些感悟。在父母安排下按部就班的年輕人前途光明的是不少,可擁有更多自我空間的孩子,顯然更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朝堂上的頂尖人物,有幾個是在父母庇佑下長大的?范仲淹自己少年時就過的非常艱難。
比如趙昉,官家愛護獨子,恨不得天下所有有本事的人都安排去做大皇子的老師。因為老師太多,趙昉接觸了各種思想,而非系統地接受一家之言,反而得到了自由地成長。官家性格偏軟,趙昉性格堅毅,身為兒子的趙昉甚至可以反過來引導父親。
然後就是夏祈音,這是個放養和野蠻生長的典型人物。義父和師父對她的品德和武功都有不同的影響,但也只是影響,她一直都比較有自己的主意。許是習慣了獨立自主,夏祈音很善於解決問題。遇到困難不會輕易退縮,精於見招拆招。
又比如諸葛神侯的弟子,諸葛神侯對他們有思想上的引導和武功上的指點,可大多數時候神侯對弟子還是偏向於放養,倒是十分符合他們自在門的自在二字。自在門雖然也有不肖弟子,但只要沒走偏的弟子,出去皆能獨當一面。
近一點說范仲淹自己三個年長的孩子,在身邊時讀書固然十分好,敏而好學又孝順。但見過了外面年輕能幹的年輕人,范仲淹也難免會擔心自己的兒子過於柔順,少了些少年銳意。在三個兒子相繼出仕外放後,長子和次子回京述職再見時,明顯大有長進。
可見父母愛護孩子除了諄諄教導外,也需要學會放手,雛鷹只有離開父母才能學會展翅高飛。
“可惜!”范仲淹忽然嘆了口氣。
夏祈音不解他突然的失落,好奇道:“可惜什麼?”
“可惜你是個女孩子,不能入朝堂。”以夏祈音的機敏應變,若能立於朝堂上,他們就能在與保守派的博弈上佔據更高的優勢。
在京中這些年,范仲淹最困擾的一件事就是與守舊派的博弈。誰都知道如今的朝廷有許多問題,存在一些隱患,可或是為了既得利益,或是因為迂腐不能接受新的東西,他們頑固的守著一切固有的規矩,不管這些律法規矩合理與否。
在固定的舒適圈,一切沒有先例的東西都很難說服這些人接受。任何一項改變,都會引來守舊派的大肆攻擊。比如冗官冗員問題,因守舊派的堅決反對,改革艱難,至今是隻見惡化,不見緩解。
守舊派在朝中佔據了很大一部分,且在才學上也完全不弱於人。朝堂上吵起來,因守舊派守的是舊法,革新派追求的是新約。舊法客觀存在,新約是新事物,所以朝堂辯論,在引經據典這方面守舊派就佔據了絕對優勢。
可夏祈音卻是一個特例,她非常善於劍走偏鋒,非常曉得如何說服一個人或者打倒一個人。范仲淹覺得讓她去和那些守舊派對線,即便不能說服對方,她也有本事把人氣到吐血。
“那有什麼關係,只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我的聲音就能出現在其中。”
范仲淹一愣,旋即笑了。是了,這個小鬼即便不親自出馬,也有將人氣吐血的本事。如今日朝堂上的辯論,守舊派若知道早有人等著他們進攻,好借他們的東風,怕是會氣得吐血吧?
從昨日接到夏祈音的信,勸說他今早在朝堂上駁回司馬光的奏摺,范仲淹就意識到了一件事,參奏禮部和司天監,說動陛下取消公主婚約是夏祈音一手操辦。
朝堂上諫官在朝堂辯論時擺出資料說話的風格與夏祈音給予他的印象十分契合。夏祈音是非常注重實際,善於用資料說話的人,這一點從她交接過來的剿匪材料就能推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