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部分,中華上下五千年,精靈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于謙被誣陷的訊息,成千上萬的人聯名嚮明英宗請願,要求釋放于謙。王振一夥一看眾怒難犯,又抓不住于謙什麼把柄,只好釋放了于謙,恢復了他的原職;後來,又被調到北京擔任兵部侍郎。

這一回,在京城面臨危急的時刻,于謙毅然擔負起守城的重任。他一面加緊調兵遣將,加強京城和附近關口的防禦兵力;一面整頓內部,逮捕了一批瓦剌軍的奸細。

有一天,監國的郕王朱祁鈺上朝,大臣們紛紛要求宣佈王振罪狀。朱祁鈺不敢作主。有個宦官馬順,是王振的同黨,見大臣們不肯退朝,吆喝著想把大臣趕跑。這下激怒了大臣。有個大臣衝上去揪住馬順,大夥趕上來,一陣拳打腳踢,就把馬順揍死了。

朱祁鈺見到朝堂大亂,想躲進內宮,于謙攔住他說:“王振是這次戰爭失敗的罪魁禍首,不懲辦不能平民憤。陛下只要宣佈王振罪狀,大臣們就心安了。”

朱祁鈺聽了于謙的話,下令抄了王振的家,懲辦了一些王振的同黨,人心漸漸安定下來。

瓦剌首領也先俘虜了明英宗,沒把他殺死,卻挾持著英宗當人質,不斷騷擾邊境。看來,京城裡沒有皇帝不好辦。于謙等大臣請太后正式宣佈讓朱祁鈺做皇帝,被俘虜的明英宗改稱太上皇。朱祁鈺這才即位稱帝,這就是明代宗(又叫景帝)。

也先知道明朝決心抵抗瓦剌,就以送明英宗回朝為藉口,大舉進犯北京。

這一年十月,瓦剌軍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門外紮下營寨。于謙立刻召集將領商量對策。大將石亨認為明軍兵力弱,主張把軍隊撤進城裡,然後把各道城門關閉起來防守,日子一久,也許瓦剌會自動退兵。

于謙說:“敵人這樣囂張。如果我們向他們示弱,只會助長他們的氣焰。我們一定要主動出兵,給他們一個迎頭痛擊。”

接著,他分派將領帶兵出城,在京城九門外擺開陣勢。

于謙在城外把各路人馬布置好後,他親自率領一支人馬駐守在德勝門外,叫城裡的守將把城門全部關閉起來,表示有進無退的決心。並且下了一道軍令:將領上陣,丟了隊伍帶頭後退的,就斬將領;兵士不聽將領指揮,臨陣脫逃的,由後隊將士督斬。

將士們被于謙的勇敢堅定的精神感動了,士氣振奮,鬥志昂揚,下決心跟瓦剌軍拼死戰鬥,保衛北京。

這時候,各地的明軍接到朝廷的命令,也陸續開到北京支援。城外的明軍增加到二十二萬人。

明軍聲勢浩大,戒備森嚴,也先發動幾次進攻,都遭到明軍奮勇阻擊。城外的百姓也配合明軍,跳上屋頂牆頭,用磚瓦投擲敵人。經過五天的激戰,瓦剌軍死傷慘重。

也先遭到嚴重損失,又怕退路被明軍截斷,不敢再戰,就帶著明英宗和殘兵敗將撤退。于謙等明英宗去遠了,就用火炮轟擊,又殺傷了一批瓦剌兵。北京城保衛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于謙立了大功,受到了北京軍民的愛戴。明代宗十分敬重他。于謙家的房屋簡陋,只能遮蔽風雨,明代宗給他造一座府第,于謙推辭了。他說:“現在正是國難當頭的時候,怎麼能貪圖享受呢?”

也先失敗後,知道扣住明英宗也沒有用處。就把明英宗放回北京。

于謙一心保衛國家,但是那個在北京危急的日子裡主張逃跑的徐有貞,還有被于謙責備過的大將石亨,都對他懷恨在心,在暗地裡想法報復。

英宗回北京後過了七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場大病,徐有貞、石亨跟宦官勾結起來,帶兵闖進皇宮,迎明英宗朱祁鎮復位。歷史上把這件事稱作“奪門之變”。沒多久,明代宗就死了。

明英宗復位後,對於謙在他被俘流亡的時候,幫他弟弟即位稱帝,心裡本來有氣,再加上徐有貞、石亨一夥在他面前說了不少誣陷的話,竟下了狠心,給於謙加上個“謀反”的罪名,把于謙殺害。

北京的百姓聽到于謙受冤被害,不論男女老少,個個傷心痛哭。人們傳誦著于謙年輕時候寫的一首《詠石灰》的詩: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人們認為,這正是于謙一生的寫照。

楊一清計除劉瑾

土木之變以後,明王朝開始衰落。明英宗以後的幾代皇帝,都昏庸腐敗。他們不可能吸取王振誤國的教訓,一味依賴宦官。宦官專政的局面越來越嚴重。明憲宗朱見深(英宗的兒子)在位的時候,宦官汪直專權,在東廠以外,又設了一個西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