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把脈證券市場:股市的邏輯,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板塊成為反彈的急先鋒,太行水泥連續九個漲停,可謂瘋狂。四萬億投資計劃中,大量的資金都是投向基礎設施建設的,從事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行業獲益明顯,主要承包鐵路工程的中鐵二局在17個交易日內上漲126%,表現同樣出色。在基礎設施建設板塊的帶動下,整個股市被全面啟用,一輪新的上漲行情由此展開。大盤上漲直到2009年8月4日的3478�01才結束。在10個月的時間內所有股票平均上漲109%,上演了一場四萬億投資引發的創富傳奇。
在當時市盈率極低的情況下,反彈隨時可能觸發,四萬億投資是一個很好的觸發點,而且這個政策是一個實質性的利好,為中國經濟帶來的是長期的拉動。類似的政策,中國在1998年也實行過。中國在1998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後的五年內,投入約3萬億元拉動經濟發展,每年拉動經濟1�5到2個百分點。所以,在當時市場條件下,類似的經濟刺激計劃出臺後,所需要做的僅僅只是毫不猶豫地買入股票。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直接調控股市的政策(1)
前面所說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屬於對整個國家進行調控的經濟政策,這些政策透過影響經濟執行狀況,間接影響股市。下面要講的是國家直接對股市進行調控的政策。
國家各種直接調控股市的政策有以下四種:
1�大小非問題
從2007年10月16日開始,到2008年10月29日止,大盤跌了將近5000點,下跌幅度72�83%,下跌速度如此之快,大小非解禁問題是重要原因之一。
大小非問題其實是股權分置改革問題的延續,“股權分置改革”是怎麼回事,在本書第三章“股權分置改革之謎”中進行了詳細說明,不再解釋。這裡簡單說說大小非問題。
大小非來源途徑有兩個,一是由股權分置改革而來。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所有的股票都成為了流通股,實現了同股同權。但是,完成股改的公司並不能立刻獲得流通的權利,原始股東手上的股票必須分期分批,解禁後才能流通,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對市場造成較大沖擊。二是由新股發行而來。股權分置改革後,在股票市場上新發行的一般股票,可獲得立刻流通的權利;新發行股票的公司,其機構配售股和原始股東手中的股票,仍需分期分批流通。
需要解禁的股票占上市公司總股本5%以上的股東叫大非。
需要解禁的股票低於上市公司總股本5%以下的股東叫小非。
大非解禁和小非解禁對市場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大非的持有者往往是公司的主要股東,其持有股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得公司的控制權,獲得公司的長期經營收益。小非的持有者是作為財務投資者進入公司的,其持有股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因股票增值而帶來的投資收益。因此,大非和小非相比較,在股價過高或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小非的減持意願更強烈,小非往往是減持的主力,是解禁浪潮中股市下跌的主要動力。
2008—2010年是大小非解禁的高潮期。
從已經完成的解禁來看:2008年,解禁股總量為1592億股,主要以小飛解禁為主,解禁動機較強,造成股市大跌。2009年全年解禁股票總數為6832億股,主要以大非解禁為主,解禁動機較小,同時由於2008年下跌過度,股市反而走出上漲行情。
從未來的解禁來看,2010年解禁股總數仍高達約3484�7億股,主要以大非為主,對市場的影響不大。2011年以後限售股解禁數量將逐年大幅遞減,其中2011年與2012年分別約為734�7億股以及27億股,直至2013年還有約7億股的少量股票解禁。
至此,大小非解禁所帶來的股市下跌動力已基本消除。雖然以後還存在由新股發行而帶來的大小非解禁問題,但這部分大小非與2008年、2009年整個市場龐大的解禁數量相比少了很多,將不足為患。
2�印花稅
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國家根據一筆股票交易的成交金額,按固定百分比徵收的稅種。目前,股票印花稅為千分之一,是單邊徵收,即只向賣出股票的人徵收,不向買入股票的人徵收。
股票交易印花稅代表了股票交易的成本,是國家調控股市的強力武器。
總結表8�6內容我們可以獲得如下觀點:
第一,股票交易印花稅的調整,基本不會改變股票市場的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