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千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四章往昔,醫律,吳千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一笑,眼中神色一暗,卻聽柯子俊強忍著悲痛,點頭應道:“是,兒一直都對父親的死因存在疑慮。後來兒不經意進入了父親的密室,發現了父親與您往來的書信,便更加確定,父親的死存在蹊蹺!”
“你恨我麼?到底,是因我連累了你父親!”憲宗看著柯子俊。
那些人都是因他而死的啊......
折衝都尉上官、趙成、柯越雲、還有淮南州府的那些舊部,他們都是為他而死的......
憲宗覺得自己真是一個罪人!
柯子俊沉吟了片刻,說實在的,在進入密室,看到那些書信的那一剎那,他是恨憲宗的。
恨他一個淪為階下囚,喪失了尊嚴苟延殘喘的過氣帝王,依然認不清局勢,心存妄念,若不是他自私,父親又怎麼會受他連累,惹來殺身之禍?
可現在柯子俊越發能理解父親了。忠義是他的人生信條,且憲宗對父親有知遇之恩,就算再給父親一次選擇的機會,想必他還是會這樣做。而父親從沒有想過要背叛當今聖上,他只是想接憲宗回朝,讓他有生之年可以迴歸故土,安享晚年而已。
而那時候,憲宗的的確確也是這麼想的。
在韃靼的時候,他從未間斷過關注胤朝的政局發展,從李嘯天的口中,他得知了英宗的執政手段和成效,相較之下,他便明白,弟弟比自己更加適合當皇帝。
憲宗承認自己是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的皇帝!
這是他在韃靼十九年時間裡的總結,所以,他從不曾妄想要再拿回什麼,就算他的妻兒因各種各樣的病痛死去,他只怪自己懦弱無用,沒有給予他們安身立命的庇護,他從沒想到回朝後,將利刃指向自己的母后和胞弟,可他們,依然......容不得他!
“兒不敢!”柯子俊看著憲宗,嘴角扯了扯,苦笑道:“這是父親的選擇,兒會尊重父親的選擇!”
******
陰山這邊的小插曲並沒有傳到帝都。
或許就算傳到了帝都,韃靼流民闖城門被射殺的事情,也引不起什麼波瀾和關注。而今上京城內權貴門閥們私下討論最甚的事情便是逍遙王加入惠王陣營這一大事了。
原本與太子實力相當的惠王,是很多人考慮站隊的選擇,可偏偏一趟陰山之行,惠王腿殘了,人廢了,前途是沒有什麼奔頭了,而太子還是穩坐儲君之位,這下眾人高漲的情緒可就頓時委頓下來了,這還需選擇麼?
本來還想著上躥下跳的謀些好處的人,也跳不動了。可這時候峰迴路轉,一向不參與朝堂政務的逍遙王一改常態,竟往惠王殿下的陣營靠攏了,而惠王似乎也極看好這個懶散慣了的弟弟。
眾人開始不明白惠王怎會對那個口碑不甚好的逍遙王熱絡起來,後來便都心頭清亮起來了。惠王殿下這是在為自己打算呢,他殘廢了,登上大寶是不成了的,可若是讓太子順順當當的當上皇帝,將來就是他識時務,急流勇退,新皇就能饒了他?
那斷不可能,想想憲宗皇帝就知道了。他被囚在韃靼,他的皇后、妃子、兒女,不都因抑鬱成疾,撒手走了麼?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任何有機會威脅到皇權統治的,寧可錯殺,絕不放過。
惠王當然要為自己的未來考慮,而今他手中勢力還在,實力與太子不相上下,扶助逍遙王上臺,與太子再次形成分庭抗禮之態,若能勝了,惠王便是頭號功臣,將來的富貴榮華,是旁人不能比擬的,若是敗了,也不過一死,還能再拉個墊背,再沒有比這更差的結果了。
太子那廂得知惠王拉攏龍廷軒,氣得牙根發癢。
龍廷軒無大志,不入流,小氣又記仇,這樣的人,哪裡有半點兒帝王之量?但他母妃容妃頗得英宗寵愛,這女人多吹吹枕頭風,難保英宗心裡的天平不會向他們二人傾斜,再加上惠王這次重創,英宗對他多了一分愧疚和疼惜之情......
這一月來,太子黨和惠王黨彼此暗潮洶湧,表面兄友弟恭,暗中絆子可沒有少使,雙方各有勝負。(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