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千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三章朝議,醫律,吳千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掌控的範圍內,循著軌跡一步一步向著預期方向進展著!

龍廷軒心情大好,躺在車廂內的軟榻上,一路哼著小曲兒。

阿桑聽著,竟忍不住眼角溼熱。

多久沒見過少主這麼率性不羈的一面了?

******

五月二十日早朝,陰山邊關傳來了一封加急奏摺,而這份摺子的內容,讓朝野上下一片震驚。

去年韃靼冬末受雪災影響嚴重,多虧了大胤朝開啟邊關易市,韃靼才得以靠胤朝的糧草棉衣挺過嚴冬,也避免了陰山邊關百姓受韃靼鐵騎掠奪剝削之苦。

韃靼與胤朝本是敵人,但自停戰之後,兩國便是兄弟之邦,韃靼可汗耶律感念英宗友鄰相助,將於六月底命使者來朝,並與英宗皇帝商討迎接憲宗上皇歸朝之事。

隨同邊關加急奏摺送來的,還有一封韃靼可汗親筆寫的書信,證實了這份奏摺所奏句句屬實,並非捏造。

朝臣們登時就懵了,朝堂上鴉雀無聲,眾人面面相覷。猶不敢信。

耶律這是打的什麼主意?

憲宗自從被俘虜後,已經囚困於韃靼一十九載,怎麼以前不送回來。等到現在胤朝天下大定了,才要送回來?

他是覺得憲宗已經沒有要挾利用的價值。又殺之不得,留著只能白瞎糧食,所以終於無法承受這個燙手山芋要將之丟回胤朝麼?還是說他與憲宗達成了什麼協議,要趁機回來奪權?

高坐在御座上的英宗,臉色頓時變得陰沉起來。

在他看來,耶律此舉不是為了感念他,而是為了給他添堵,給他製造麻煩的。

兄長憲宗在十九年前的那一場戰役上。造成了陰山邊關失陷,差點將大胤朝的萬里江山葬送,是他臨危受命,被蕭太后和眾臣推上了這個位置,領導著大胤朝打了一場艱難卻恢弘的保衛戰。

從那時候起,他便是眾望所歸的帝王,大臣們對他頂禮膜拜,百姓們對他感恩戴德,而他也第一次品嚐到了那種號令天下的快感,也終於明白皇權至高無上的魔力。他倚在龍椅上。看著跪拜在腳下的臣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和舒適感。

他已經喜歡上了這個位置,他曾說過。不會再將寶座之位拱手相讓。

而憲宗的成就如何能與他相較?他僅僅只是大胤朝的罪人和恥辱。

英宗這些年為何要漸漸在暗中處理掉憲宗在朝時的心腹臣子?就是擔心他有朝一日會威脅到自己的帝位。英宗希望,這位兄長可以......永遠的,不要回來!

看著韃靼的國書,英宗冷冷地掃了御座下的朝臣一眼,啞聲問道:“眾卿以為如何?”

底下的朝臣個個都是人精,這是個敏感性問題,誰也不敢率先出列說話。

英宗便冷笑,正待壓下韃靼可汗的國書不發時,思緒轉了千回的御史臺的曹清出列了。執笏上前道:“陛下,上皇北狩已有十九年。關外苦寒,而今四海昇平。天下大定,臣以為是該迎接上皇回京,安享晚年了!”

憲宗被囚困在韃靼乃是胤朝的恥辱,因而對外一致宣稱,憲宗乃是在外北狩。

曹清這句話的本意不是讓憲宗回來復辟,他只是覺得憲宗被俘在外,是件很丟人的事情,現在如果能讓憲宗回來,也算是為國爭光。

有曹清帶頭,禮部尚書張志也上前附議,而後吏部尚書劉景文也上前附議,他們都認為是年末陰山邊關易市給韃靼解了燃眉之急,這才使得耶律起了感念之心,讓上皇迴歸!

可惜他們的這番意見並不對英宗的胃口,他們都不懂得一個帝王的心,若是他們懂,不會這麼沒有眼色。

英宗很生氣,將摺子從御座上扔下來,厲聲喝道:“韃靼人生性狡猾狼子野心,殊不知這是耶律的陰謀詭計?若他假意派人送上皇入京,卻藉機進攻,那時我天朝毫無戒備,豈不任他魚肉?”

曹清和張志對視了一眼,閉上了嘴巴。

他們覺得耶律可汗這樣做的可能性不大,蒙古草原近些年的內政不穩,回鶻和突厥勢力隱隱有復發的趨勢,韃靼尚且顧之不及,又怎麼會有心思捨近求遠,跑來進攻上京城?

不過英宗這樣說了,他們便不好再辯駁。

英宗從御座上起身,臉色依然非常陰沉,看著底下的朝臣,只冷冷吩咐他們遇事要多考慮,這件事容後再議。

朝會上的事情,很快便傳到了後.宮。

蕭太后正在用早膳,聽陳公公說起前朝在議是否迎回憲宗一事,登時就怔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旖吻

邐邐

蝴蝶軼事

醇白

綠茶美人在七零

林阿律

港綜:你管這叫臥底?

白白了開水

爆寵醫妃之病王太腹黑

香雪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