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千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五章帝心(兩章合併)6k+,醫律,吳千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出了力,還要承受被陛下膈應的後果,不值當!因而朝會散了後,那些不用去養心殿議事的人。反而鬆了一口氣。
英宗有些肥胖,近些年有心絞痛的毛病,不能大喜大悲有過多起伏的情緒。要控制情志才不會加重病情,這是太醫跟他說的。因而英宗一直很有涵養,就算盛怒也有一個度。可偏偏憲宗這件事,是他心中一根刺,一根讓他無法不在意,無法輕提輕放的一件事。他太愛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了,而這一切原本不屬於他,所以他害怕失去,害怕自己臣子不夠忠誠。害怕憲宗還有妄想。
重壓之下,他的情緒到了焦燥,甚至是崩潰的臨界點......
福公公伺候英宗脫下龍袍,換上明黃色的織錦薄緞常服。
英宗在側殿稍事歇息片刻,喝了一盞茶之後才起身去了正殿,接見周伯宣和曹清。
關於迎接憲宗歸朝的事,右相周伯宣的意思是等韃靼使臣到了再面談,若耶律還附帶其他的要求,到時候是否接受再一起斟酌商談。
再一個就是,不能讓韃靼人送憲宗入境。需得他們自己在朝中遴選一個合適的人選,去韃靼將憲宗迎回來,這樣做便可以防範和避免韃靼借送憲宗歸朝暗中做手腳。伺機潛入胤朝國界,發動兵變。
曹清也認為周相國所言甚是。
英宗聽進去了,人選問題,他暫時沒有考慮。今天韃靼將派使臣來朝的事情剛剛確定日子,從出發到抵達上京城這段路程,至少要一個多月兩個月時間。這期間若是還有什麼變故,憲宗能否安然回朝還兩說呢。
說到底,英宗心裡還是存了一絲僥倖的,不過他的陰暗面只稍自己知道。旁人是不能窺探一絲一毫的。
英宗還要批閱奏摺,商討完這件事後。便讓周伯宣和曹清跪安了。
......
朝會之事,蕭太后向來是瞭如指掌的。只是她沒有想到。那些中立派的朝臣們,這一次竟如此給力。
蕭太后感到一絲安慰,這些臣子所言,乃是從國體大局出發,不諂媚溜鬚,是真正的純臣所為。
她這些日子睡得不好,整夜整夜的做夢。
夢裡,常常出現憲宗年少時稚嫩的面孔。她原以為自己都快要忘記他的模樣了,可夢裡,卻依然如此清晰。
那時候,憲宗是太子,先帝對他嚴格,說他不能養在後.宮婦孺之手,將來定會懦弱難當大任。從五歲讀書之後,他便被先帝安置在前朝的宮殿。上午跟著少師讀書,下午便跟著端肅親王去校場操練習武。
先帝對他寄予厚望,他心中是愛這個兒子的,只不過帝王家的父愛,決不會輕易顯露於色。
憲宗雖是蕭太后親生,但因從小不養在身邊,母子關係便有些疏離。對比英宗,蕭太后給他的母愛,實在是少得可憐。
英宗是從小就在蕭太后身邊教養長大的,眉眼酷似蕭太后,更得她的寵愛。她做什麼事情,最先想到的,不是已經貴為太子的憲宗,而是小兒子英宗。
她疼英宗,憲宗是看在眼裡的,那時候常常看到憲宗眼裡閃現出羨慕之色,他也渴望被愛,可自己卻極少用那樣寵溺的眼神看他。
蕭太后整晚整晚,在夢中看到的都是那雙渴望的眼睛,這讓她的心頭有說不出的悶痛。
他能回來,能活著回來,就很好了。
蕭太后如是安慰著自己。
窗外炙陽燦爛,風捲了進來,於溼熱中攜帶著芬芳的花香。
蕭太后起身走到窗邊,望著後殿的花園。
攀牆的枝蔓在陽光下搖曳著翠碧濃稠的光彩,碧池邊上的兩株垂柳,細條隨風繾綣,驕陽篩過樹影,在水面上投下斑駁倒影,碧池水面,泛起粼粼波光。
她望了一會兒,只覺視線有些模糊,漸漸的,頭腦像被什麼罩住,一陣眩暈混沌。
她握緊了窗沿,搖晃之間,陳公公忙驚訝出身,奔過來扶住了她,一面喊著太后娘娘......
太醫很快便來了,而陳公公,也遣人去養心殿,將太后的情況告訴了英宗。
在太醫剛開完方子,準備退出去的時候,英宗趕到了寧和宮。
太醫是張院使,上次太后偶感風寒也是由他切脈診治的,而英宗的心絞痛毛病,也一直由他調理著,太后和英宗,對他的醫術很是信賴。
張院使給英宗行了禮。
英宗揚了揚手,問道:“太后的病情如何?可是上次的風寒復發?”
風寒不似現代感冒處理那麼簡單,在古代有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