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80後職場新鮮人生存手冊,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世紀70年代末實施改革開放和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了我國在保持高速經濟增長的同時,大量的獨生子女們被家庭中的絕大多數成員百般呵護,因此,養成了80後一代人的一種總體性格特徵,那就是“自我主義”。這種性格有利於獨立去進行一些富有創意或藝術性的工作,卻不利於在講求協作和團隊精神的現代化公司裡生存和開展自己的工作。因此,進入職場後,我們要想征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首先要學會改變自己的“自我主義”傾向。
擁有“自我主義”傾向的人,事事喜歡以自己為中心去考慮問題,不喜歡從公司或同事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就容易把自己陷入腹背受窘的工作狀態之中。
王卓畢業後進入一家廣告公司開始自己的廣告文案工作。廣告文案需要的不僅僅是文筆優秀,還有更多的商業創意和策略融於其中,但是,“自我主義”傾向比較濃厚的他,認為自己的文筆優秀,同時對廣告文案的常識也都知曉,所以在工作中常常按照自己的創意和思想去寫作廣告文案。旁邊有同事提醒他要善於與客戶和一些負責整體廣告運作的同事協商,並請教一下富有經驗的文案總監,但是他認為這個同事有些輕視自己的意向,便漠視對方的建議。結果在一個月之中,他連寫了十幾篇方案全部都被客戶否定了,公司裡的一些同事也認為他傲慢自負,不善於溝通協作,整體排擠他。因此 ,一個月後,他離開了這家公司,是被解職的。這就是一個典型事例,值得我們思索和反省。
當然,要想糾正自己的“自我主義”傾向,就要學會與自己較勁並不斷反省自己的過錯和問題。同時,也要嘗試或者儘量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學會揣摩別人的心思,並使自己工作上的思想和行為與其協調一致。
為了做成、做好事情,要強迫自己改變,而不是出現問題的時候首先去埋怨別人、指責別人,把自己擇出來。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與自己較勁談何容易!而且,由於自己的本性都是長時間以來形成的,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所謂習慣,就是你通常會有的做法,這些做法是讓你感覺很舒服的一些做法,一般來說已經融進了自己個人生活和血液中了。要想改變,就像是割一個人的肉一樣難受,何況是自己主動做出改變,這不啻於是種“自殺”。
於是,很多人在出現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改變別人。
既然改變自己非常難受,像是“自殺”,那出現問題的時候指責別人、希望別人做出改變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這樣做的人忘記了別人也有自己的習慣,與自己改變是一種“自殺”一樣,你強迫別人做出改變,對別人來說,其意味就相當於是遭遇“謀殺”一樣,他自然會奮力地抵抗、反擊。除非你對對方有絕對的權威,可以征服,否則最後的結果一定是,事情已經忘在一旁,雙方互相掐起來,終究一事無成。
改變自己與改變他人,改變自己與改變環境,改變自己與改變其他,雖然都非常的艱難,但相對來說,改變自己更具有可行性,更具有操作性,也更具有主動性。因為,你雖然不能控制別人的行為,你自己的行為還是由你自己做主的,你是完全可以與自己較勁的。
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從自身開始考慮,考慮是不是自身的問題,自己能不能做出改變?自己還需要做出什麼改變?
蘇格拉底說:“讓那些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首先改變自己。”
蒙牛有一個標語: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同時,蒙牛還說:看別人不順眼,首先是自己修養不夠。
與自己較勁,就是一個提高自我修養的過程,就是一個使得自己由“小人”向君子轉變的過程。完成了這個轉變過程,人就成熟了,就會很從容,在和別人共事的過程中,在和別人的合作過程中,在和環境的共處過程中,你都會遊刃有餘。
與自己較勁的人,是希望改善自己的人,是一個自助的人。他需要面對著“傷痛處”痛下殺手,需要自己往自己的“傷口”撒鹽。但是,這些“自虐”是不會白白承受的,天助自助者,當他們自己在改善自己的時候,當他們努力的時候,在一段時間之後,上天也會幫助他們,讓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達成自己的願望。
改變“自我主義”傾向(2)
與自己較勁需要吃苦,但不是吃苦就算是與自己較勁。苦要吃,但要吃在點上,要吃在關鍵處;勁要較在自己不足的地方,這樣,苦才不會白吃,勁才不會白較,人才會變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