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部分,80後職場新鮮人生存手冊,打倒一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對團隊負責,才能對自己負責
對團隊負責,才能對自己負責。假如每個人僅考慮個人的利益,而忽視了團隊的利益,不與團隊中的成員真誠合作,那麼團隊的利益和每個人的利益都將不保。
某著名公司招聘管理層人員,12 名優秀應聘者從幾百人中脫穎而出,闖入複試。
此次招聘僅有 3 個名額。複試開始後,負責人把這 12 個人隨機分成甲、乙、丙、丁 4 個組。指定甲組的 3 個人去調查嬰兒用品市場;乙組的 3 個人調查學生用品市場;丙組的 3 個人調查中青年用品市場;丁組的 3 個人調查老年人用品市場。
“我們錄取的員工是負責市場開發的,所以,你們應該具備對市場的敏銳觀察力和對一個新工作的適應能力。現在,你們分別去辦公室領取一份相關的資料。”招聘負責人說。
兩天之後,12 個人把自己的市場分析報告送到了負責人那裡,負責人一一看完之後,說:“恭喜甲組,你們被本公司錄取了,因為在這 4 個組中,只有甲組的 3 個人互相借用了各自的資料,補全了自己的分析報告,這正是我們公司需要的人才——具有團隊合作意識的人才。”
在現代企業界,能否與同事友好協作,以團隊利益為重,已成為現代企業招募人才的重要衡量標準。
比如,一傢俱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公司的總經理接受記者採訪時被問到:“貴公司在招聘員工時,最看重員工的什麼素質?”這個總經理回答說:“我們有一套非常嚴格的招聘員工的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是具備團隊協作精神。若一名應聘者缺乏團隊協作觀念,他即使是天才,我們也不會錄用,因為在現代企業中,我們需要促使不同型別、不同性格的人共同努力、團結奮進,把各自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一家企業如果缺乏團隊協作精神是難以成功的。”
張敏是本節開頭那件事例中丙組的一名成員,事後,他同筆者說:“當我剛加入這個小組時,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被這家公司錄取,所以,把其他的人都當成了競爭者,因此在合作的過程中,互相提防算計著對方,都沒有真誠合作的態度,結果我們全體出局了。不過經歷了這件事後,我總算認清了這樣一個道理:對團隊負責,才能對自己負責,假如每個人僅考慮個人的利益,而忽視了團隊的利益,不與團隊中的成員真誠合作,那麼團隊的利益和每個人的利益都將不保。”
從三年前大學畢業開始,朱曉聰就有自己的一個時間表,他立下志向,30歲之前,必須買到房子和車;35歲之前,必須擁有自己的公司。在他看來,這並不算一個很宏偉的目標。
朱曉聰原來的想法是:先到一個外企待著,然後積累資源,為自己將來的創業做準備,等到人脈網路慢慢形成後,他就自己辦個公關公司。
但是兩年的時間過去後,朱曉聰等不及了。時不我待,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發財要趁早”。他的理論是:許多當年的大學同學都已經買了房子,還有一些人留學已經歸來,成為“海歸”,雖然現在市場行情見跌,但是總算有所成就,不像自己,每個月累死累活地幹,但是至今沒有升遷的機會出現,實現原定的目標顯得那麼遙不可及。
朱曉聰對筆者說:“這兩年時間,內心一直覺得焦慮,對於未來有一種非常緊張的感覺。現在的社會競爭太激烈,稍微不努力,等過了30歲就很難再有機會了。所以我很著急,但是一直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言談中,朱曉聰顯示出了對於成功的飢渴。這種飢渴同樣存在於許多與朱曉聰同齡的人心中,很少有人願意安靜地坐下來做幾年事情,每個人都想上“財富速成班”。但是,在現實中,他們往往太注重個人的利益,而忽視工作中團隊的整體利益,因此,只能頻繁地跳槽,結果到現在為止,他依然還是一無所有。
“80年代出生者”所處的商品經濟發達的生存環境對於他們實現“自我”將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這也正是“80年代出生者”表現自我的大好環境,因為他們的自我、他們的時尚將有可能會領導社會的潮流。但是,也因為他們的“自我主義”太強,往往成為破壞企業中團隊精神的一種危險因素。所以,80後一代朋友們容易在職場遭受群體的打壓和擠兌,甚至排擠出局。
對團隊負責,才能對自己負責。我想作為剛進入職場的朋友們,應該明白這句話本身的分量。當然,要想認真做到這一點,還要年輕的朋友們糾正自己的缺陷,學會在團隊中安守自己的職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