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部分,隨身洞府,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每個節日的祭祖活動都差不多,區別就是規模的大小而已。然後每個特殊的節日或許還要準備特殊的祭品,比如說中元節的灰煎果。
灰煎果是用大米糯米摻合起來,磨成漿,經沉澱後用草木灰過濾,再放入飯甑裡蒸熟而成的一種食物,味道有些淡淡的草灰味。
第二百六十七章 祭祖放河燈(中)
灰煎果看上去有點像市場上賣的千層糕,可以一層層的撕開來吃,但實際上它們的做完完全不同。
謝文浩走近廚房時,嬸嬸任萍和嫂子孔雪英正在蒸灰煎果。看見謝文浩走進來,任萍笑道:“小浩,你又嘴饞了是吧?稍等一下,這一鍋馬上就蒸好了。”
謝文浩嘿嘿一笑,站在蒸籠邊上,聞著那淡淡的清香,哪怕才剛吃過飯沒多久,依然饞的流口水,他可是好幾年沒吃過灰煎果了,很是懷念。
過了一小會,孔雪英等灶臺裡面的火柴燒完,看看蒸籠上面冒的熱氣,感覺灰煎果差不多蒸熟了,就沒有再新增火柴進去。
嬸嬸任萍揭開了蒸籠上面的罩蓋,頓時一股熱騰騰的白色蒸汽直衝屋頂而且。那滾燙的水蒸汽逼的謝文浩倒退幾步,才感覺清涼許多。
等那股水蒸氣散去後,嬸嬸任萍拿起一根洗乾淨的細長棉線,和孔雪英兩人一手拉一頭,站在蒸籠的兩頭,對灰煎果拉了下去,將蒸熟的灰煎果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菱形造型。
等一蒸籠的灰煎果都切割完畢後,任萍才拿起筷子給謝文浩夾了塊灰煎果,放在碗裡遞給謝文浩,還不忘叮囑道:“小浩,這剛出鍋的灰煎果很燙,吃的時候注意點。”
“知道了,嬸嬸。”謝文浩隨口應了聲,接過碗對它猛吹幾口氣,然後用手捏起那塊灰煎果放嘴裡咬了口。
“嘶~~,好燙。”謝文浩忍不住吸了口氣,沒想到這剛出爐的灰煎果會那麼燙,饒是他猛吹幾口涼氣都不頂事。
謝文浩雖然被燙的齜牙裂嘴的,但還是不捨得將嘴裡的那塊灰煎果吐出來。等稍稍緩過口氣,謝文浩快速的咀嚼了起來,一股潤滑、爽口的感覺充盈在他的口齒間。
“嗯!好好吃。”謝文浩對嬸嬸任萍和嫂子豎起了大拇指稱讚。
“少給我作怪,一會吃完了趕緊再端一碗去祠堂,要準備祭祖了。”嫂子孔雪英嗔怪道,嘴角卻不由自主的露出一絲笑意,顯然對謝文浩的稱讚話語很是受用。
……
白鷺洲的舊習俗,家裡有男丁在時,女子是儘量不去祠堂的。謝定民早就和謝定源去祠堂布置祭祖的場地去了,至於家裡的這些供品就只能由謝文軍和謝文浩兩人端過去。
姐夫鍾海波,因為他不是入贅謝家,因此他也不能去幫忙。謝氏祠堂只能由謝家子孫進入,其他人非請莫入,否則會被亂棍打出。
謝文浩和謝文軍一人手上端了兩個碗,其中一碗就是灰煎果。到了祠堂時,已經有不少謝家人趕了過來,手上如同謝文浩一樣,端了兩碗供品。
進入祠堂後,廳下堂前擺上八仙桌,桌子正位點燃二根蠟燭,插上六支香,擺上八盤菜,斟上白酒,遙請本家的亡人前來赴宴。
謝家的人將所有的供品擺放好之後,退出了大廳,關閉了廳門,不讓任何人留在大廳內。這樣的做法是從老一輩傳下來的,據說陰間祖宗大人來作客是不可以驚擾的,陰陽有隔,陽間人必須迴避。
等待祖先們進食的時候,謝文浩等人在祠堂外和其他人聊天。忽然聽到了一個訊息,說是今年的中元節晚上要放河燈,這個訊息讓謝文浩和謝文軍兩人驚詫不已。
放河燈又稱放荷燈,燃蓮花燈於水上以燭幽冥,謂之放荷燈,放河燈是一種漢族民間祭祀的民間活動,這個活動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進行。
要知道在白鷺洲,雖然年年都過中元節,每年也祭祖,但是放河燈差不多快十年沒舉行了。不知道今年怎麼突然想起來要放河燈了?
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這是新來的村支書劉柳絮的建議,說是嘗試下放河燈效果如何?到時候會將整個活動影片放置在微信公眾號裡面,如果遊客反響不錯,以後過節的時候可以形成一個放河燈的傳統旅遊專案,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一起參與這項活動。
劉柳絮的這個提議剛提出就被謝定源同意了,並且提前好幾天,在餘巧手的主持下,帶領很多村民很編織、製造了很多的河燈。其中有紙做的,也有竹編的,甚至還有許多五花八門的材料,反正製作了將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