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7部分,官居一品,一半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不能這樣說,”沈默搖搖頭道:“雖然他們一時落第,但從長遠看,卻是有莫大好處的。”頓一頓,嘆口氣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何況嚴黨倒臺不遠,如果他們這次僥倖得中,到時候也不過是些六七品的小官兒,傾巢之下,焉有完卵?更可怕的是,今日的關節字眼,會被人挖出來,那但凡用過那九個字的。不僅仕途全毀,連活著的尊嚴也沒有了。”說著端起茶壺,緩緩向杯中注入亮黃的茶湯,道:“我沈默做事雖不留情,卻還不會向那些無甚大錯計程車子下手。”
“那你怎麼對那個什麼志堅……”徐渭說完覺著有些食言,連忙打哈哈笑道:“當我沒說好了,其實我也挺解氣的,看著他對蘇大家那個樣子,我都恨不得抽他。”
“你是說,我讓人設計把那九個字露給蘇志堅?”沈默的面上沒有絲毫糾結,仍然不緊不慢道:“不錯,我不想讓他再進一步了。”說著端起茶盞,輕輕吹著氣道:“只要我在一天,他就永遠別想。”
“稍稍懲罰下就算了。”跟沈默正好相反,徐渭是個嘴硬心軟的傢伙,竟幫著蘇志堅說起話來道:“他終歸是蘇大家的弟弟,不看僧面看佛面,你也別做得太絕,別忘了蘇大家付出了多少?你把他一棒子打死,也就把蘇大家一直以來的付出否定了,”說著商量道:“還是下次低低的取中吧。”
“這個我不能聽你的。”沈默搖搖頭道:“你應該知道,以蘇志堅的水平,在江南根本不能中舉,是我幫他辦到陝西,沾了分割槽錄取的光,才成為舉人的。”說著望向徐渭,沉聲道:“在我原先的想法中,他當個舉人就足夠成功了,也不枉蘇雪一場付出。再高就過猶不及了。”
“那你也不該攔他呀?”徐渭道:“最多不管他,讓他憑本事考去,考中考不中都是他的命。”
沈默聞言沉默片刻,輕聲道:“……我不相信他的人品,當然這不是主要原因,主因是,我不想給自己找麻煩。”說著聲音低低道:“讓他落籍陝西的事情,雖然程式上合法,但在情理上是站不住腳的,一旦起了輿論,我也不好下臺。”
經濟發達的地區,往往人文薈萃,讀書人多如牛毛,如在浙江鄉試名落孫山的生員,到了雲南貴州陝西說不定能高中榜首。這些地方條件惡劣,漢人數量本就少,讀書人較之沿海,更是要少得多,出色的人才,也沒法跟沿海地區相比。但為了團結穩定,使科舉這一緩和矛盾的神器,能發揮最大的作用,朝廷特意照顧落後地區。給予這些省份穩定的名額。雖然在數量上少於發達地區,但與讀書人……尤其是優秀讀書人的比例上,可大大超出許多。
所以朝廷規定,必須回原籍考試,也就是說,必須是本地人……而大明朝不帶遷戶口,你祖宗是哪兒的人,你就只能在哪兒考試。
但蘇志堅……當時還不叫這名……顯然不能在江南考了,因為家鄉人知根知底,他姐姐入過賤籍的事情,難免會被捅出來。到時候可真是雞飛蛋打了。
當時那小子整個人都頹喪了,蘇雪怕他徹底沉淪了,厚著臉皮去求沈默;沈默本事再大,也不敢直接給他改戶籍,那真是活得不耐了。
但他還是把這事兒辦成了,因為透過詢問得知,蘇雪的祖先除了鄉籍……還有戎籍。
所謂戎籍,就是軍籍的意思,大明的軍人子弟,除了必須要子承父業的那位,其餘的也是可以讀書考學的,而且可以在衛所所在地考試,與鄉籍享受同等待遇。這時朝廷為了便於將士戍邊,有益於國家,也有益於地方,自然深得上下歡迎。
只是如同任何一項制度,日久天長,代代相傳,便生積弊。比如說這蘇家,祖先奉命離開蘇州,戍邊陝西。後來到了蘇雪的爺爺那輩,刻苦讀書,以綏德衛戎籍應考成功,舉家遷回江南、落戶原籍的同時,還利用在官場的關係,偷偷保留了自家的戎籍,以備萬一,所以他們家既有鄉籍,又有戎籍……這可不是蘇雪爺爺首創,事實上,許多類似情況的人家,為了子孫著想,都會這樣做。
但這對人家真正的衛所子弟,可是不公平的——你們家不是遷回去了嗎?你又不是在這生、在這長的,怎能算是戎籍呢?他們豈能容許一個不相干的外人,來擠佔本屬於自己的名額?
當然,若是子孫應考時。父輩仍在臺上,能跟衛學的督學打好招呼,自然一切順利,心想事成。可像蘇家這種情況,好幾十年前的關係,早就人走光、茶透涼,衛學怎肯為一個外人得罪了一干本地學子?
所以雖然蘇家有戎籍,但沒有沈默的幫助,當地的衛學定是不肯接收……就像不入縣學、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