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6部分,官居一品,一半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大明綿長的北方國境頻頻入侵,燒殺搶掠,最遠曾經突入到河南一代,最嚴重曾經突破到宣府以南,令京師告急,皇帝震怒,趁機把徐閣老罵了個狗血噴頭。

徐階知道皇帝是藉機發作,但更知道北方的邊患,已經到了非解決不行的地步。其實他早將其提上了議事日程,先小範圍的諮詢富有學識和軍事經驗的大臣,尤其是楊博、許綸更一干老將。希望能找到解決之道。但這些大臣的態度都十分悲觀,楊博說:“時勢誠頹敗矣,兵不素練,將未得人,饋餉屢乏,即無可持之資。當事之臣,自任其責,防守邊疆,令不得患,雖犯不得利。此即御戎之策矣……”

已經致仕在家的許綸,在給徐階的回信中寫道:‘目今虜患日甚,然武備積弛,見籍止十四萬餘,而操練不過五六萬,支糧則有,調遣則無。比敵騎深入,戰守俱稱無軍!但邊臣戮力防禦為守之計,令不能深入,即為得策。若欲驅掃遠遁,恐力非昔比也。’與楊博幾乎持同樣觀點,就是全力防守,能把蒙古人擋住,就是很大的成就了。

當然。兩位加起來在兵部任職一個甲子的大員,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切勿好高騖遠,踏踏實實練兵整備,只要能把自身的問題解決好,擋住蒙古人的進攻就不成問題。

儘管說得委婉,徐階還是聽出了他們的言外之意,顯然上至兵部、下至地方邊鎮將帥,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他乃生性謹慎之人,信奉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絕不會像當年曾銑夏言般好高騖遠,自身問題還沒解決。就想展開規模宏大的‘復套’戰爭,一勞永逸的消除蒙古人的威脅。那在徐階看來,實在是不切實際,只能為自己招惹禍患。

有老師的前車之鑑,徐階並不著急立刻做出功績,他準備用十年時間,由內而外的解決北方邊境問題。首先他要做的,是先解決兵部自身的問題;為此,徐階將兵科都給事中以下四人全部替換,由自己的同鄉後輩胡應嘉領銜,徹底對兵部進行一番大檢查。

檢查的結果觸目驚心。胡應嘉奏曰:‘除職方司外,武選、武庫、車駕三司皆重其弊矣,但有武官襲職、晉升、調遷等事,必先行賄於武選,若賄金足,則心想事成;若不足,則休想成事,故邊將專事鑽營賄賂,不思殺敵立功,又怎能為國御辱?’

除了武選司,武庫和車駕,這兩個負責軍隊裝備的清吏司,問題也一樣十分嚴重,主持軍械製造的官員侵吞料價,以致造出的裝備不堪使用——用胡應嘉等人的話說,就是盔甲‘中不掩心,下不遮臍,葉多不堅,袖長壓臂,全不合式’、‘弓力不過一二斗,矢長不過七八把,平昔尚不能射遠,披甲後,手不能舉,射只過數十步而止。刀尤短小,亦無鋒。’

當所有的情況擺在面前,徐階在頭大如鬥之餘。竟有些理解嚴嵩了,如此武備,加上一窩只知道鑽營剝削的將領,能打過蒙古人才叫見鬼。當然,沒有嚴嵩誤國二十年,大明的軍備也不至於淪落到如此田地……至少當年毛伯溫和他老師聶豹在時,大明的軍隊還是有戰鬥力的。

徐階知道,想要整頓兵部,關鍵還是得選好人,像把劉燾那樣的剛直之臣放到都察院,便能為自己的改革奠基;要想解決好軍備問題,非得也找到個合適的人選才行。

這對徐階來說,不是什麼難事,因為在多年的次輔生涯中,他並不是光顧著奉承皇帝,巴結嚴嵩去了,同時也在默默觀察大明朝的官員,對於誰有什麼本事,能有什麼用處,早已做到心裡有數,並巧巧安排好了。

當終於可以大展拳腳時,徐階便將這些人一個個從夾戴中拿出來,擺在檯面上,現在需要一個可以整頓兵部的尚書了,他的人選是——南京戶部尚書郭乾。

郭乾此人跟徐階沒什麼交情,甚至都沒說過幾句話,但徐階敢說,這就是自己需要的那個。此人少時孤貧,刻苦讀書,嘉靖十七年中進士後,歷任工部主事、郎中,後外任河南衛輝知府,由於政績突出,不斷升遷。歷官山西按察司副使,浙江右參政、浙江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陝西左布政使,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晉升上來的,這足以說明他的能力。

後晉升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撫陝西,終於步入了政壇的最高層,在巡撫任上,他嚴格約束部屬,經考核落實,罷去貪墨屬吏數人。從此,‘自監司守令,莫不持身若冰玉’。不久因為朝廷指定先南後北的方略,他改任南京兵部尚書,旋又改為南京戶部尚書,負責為東南總督胡宗憲總調糧餉……彼時共計二十萬大軍,戰線綿延數省,調運難度不啻於上青天,但他還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從無一次延誤錯漏,深得前線將士好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