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6部分,官居一品,一半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有心思去想飲食的滋味。主子們餓著,下人們自然也得陪著,結果闔府上下都瘦了,哭聲越來越像狼嚎,一個個眼冒綠光,盼星星、盼月亮,就盼著那天趕快來。
到了初六那天,太陽下山後。已經很稀很輕的哭嚎聲,突然間變得密集而高亢起來,這不是他們孝心發作、哀思大動之類,而是到了‘既夕哭’的時間。所謂‘既夕哭’,是出殯前一日,從黃昏起的哭禮,換言之,當這一項開始,便意味著守靈即將結束,明日即可出殯了。
所以從當天夜裡,府里人便開始安排落葬事宜,一直到寅時,才準備停當。這時候天色一片漆黑,靈堂門外點燃了兩行燭炬,為前來參加葬禮的賓客照亮道路……
寅時一刻,緊閉一夜的陸府大門開啟了。只見門外的大街上,早停滿了密密麻麻的轎子、馬車,這些車轎上,無一例外的掛著白紗燈籠,上面都寫著個大大的藍字——‘奠’。
見陸府府門開了,那些車轎上,便下來數不清的文武官員,公卿貴戚,但無論身份如何,都穿著藍色的祭服,分不出貴賤。且一個個神情肅穆,無人交頭接耳的寒暄……自徐閣老、嚴世蕃以降,六部九卿悉數到來。至於那些國公侯爺,也基本上都到了,按說這些超品貴人是不必來的,但陸炳平生掌權卻不弄權,處處與人為善,在京城的口碑極好,他這一去,讓很多人都無法接受,哪怕降尊紆貴也要來送送他。
而此時西長安街上,數千披著黑色斗篷,身穿飛魚服,腰跨繡春刀的錦衣衛,沉默肅立在大街兩旁,要送讓他們懂得榮耀的大都督最後一程,也清楚的向人們展示著死者生前的顯赫與威風。
賓客們默默走入府中,便見靈柩還半埋在堂上的坎穴內,孝子孝婦們分左右站在堂下,賓客們則依次站在這些披麻戴孝的家眷身後,沒多長時間,便站滿了靈堂。還有三四百人在堂外進不來,只好在院子裡,兩行燭炬之後,肅然的站定,依然沒有人出聲,甚至連一絲哭聲都聽不到。
因為起殯之前,不得出聲,否則便會驚擾到先人……
當賓客都站定,除了從大門直通靈堂的那條通道之外,偌大的院子裡,已然沒了空地方——
賓主都在靜靜等待著。終於,擔任司儀的太常寺官員,將一個陶罐摔在地上,清脆的破碎聲,立刻打破了寂靜——葬禮開始了。
一身重孝的陸綱便帶著陸綸走下臺來,兄弟倆給來參加葬禮的來賓磕頭行了拜禮,然後轉回堂中,在靈柩左右站定。
接著,那太常寺的司儀,連續三次發出‘噫興’的叫聲,以警醒死者的神靈;然後又連喊三次‘啟殯’,告訴死者的神靈行將出發。
當那司儀話音一落,休息夠了的孝子孝婦們開始號哭,哭聲前所未有的響亮。
在一片哭聲中,已經洗脫冤屈、重獲自由的天師藍道行,撐著病體出現在大堂上,他用大功之布拂拭那用無價的陰沉木所制的靈柩,最後用小殮時的夷衾覆蓋,這才一瘸一拐的退到一邊。
八個彪形大漢上前,肩扛手抬、將靈柩從坎穴中徐徐抬起,孝子孝婦的哭嚎聲立刻高了八度,撲上棺材去不讓走,人們上前將他們拉開,然後又撲上去,又拉開。如是三次,孝子孝婦們哭得氣絕,折騰的沒力,這才看著那棺材被抬出了坎穴。
孝子孝婦們這時馬上改變了態度,接過哭喪棒、瓦罐、抱著成捆的紙錢,走到靈柩前面,哭著嚎著,送靈柩離開家,往大門外走去……賓客們也緊緊跟上,再加上府外的錦衣衛,便組成基本的出殯隊伍,要一直將陸炳送到城外,看著上了通州的馬車才能轉回。
養尊處優慣了的大人們,都做好了累斷腿的準備,誰知還沒出陸家門,便出了狀況——只見那靈柩到達門口,八個抬棺的大漢突然支撐不住,只好緩緩將那棺材落下,差點沒摔了……
第五八五章 顯靈
發引是喪禮中的重要一環,是將靈柩運送到墓地下葬的過程。葉落歸根,陸炳是要葬回平湖祖墳的,所以他的靈柩,將由家人護送著一路南下,到浙江下葬。
誰知靈柩還沒出門,竟然抬不動了,那八個大漢使出吃奶的力氣,把臉都憋紅了,還是紋絲不動,場中眾人不禁低聲議論,猜測著發生了什麼事兒。
這時,那八個抬棺的,又招呼了八個錦衣衛的力士,十六個人肩扛手抬,一起用力,還是抬不動那棺材,這下子議論聲終於壓不住了……此時天色黯淡、陰風嗖嗖,眾人均感脊樑骨一陣陣發麻,顯然都有鬼神之類的聯想。
陸綱和陸綸也唬得不行,跪在棺材前使勁磕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