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1部分,官居一品,一半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是逛……”高拱小聲道:“不過是多用點心而已,過年這幾天,我把大門一關,整天就在街上逛。”說著低低一笑道:“江南啊,你也要多逛逛,咱們平時到哪都是前呼後擁,你看到的,聽到的,往往都是人家安排好的。老百姓擔心秋後算賬,一句也不敢亂說,所以要想知道民間的真情,實在太難了。”

沈默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高閣老是在微服私訪啊,轉念一想,確實也只有趁著下面人都過年的時候,才能看到些真相。他也很好奇高拱會做哪方面的調研,便問了一句。

“我這幾天私訪的目標很明確。”一邊大快朵頤,高拱一邊對沈默道:“就是摸查京城工商業的現狀。”

“您竟關心這個?”沈默有些意外道。

“我對重本抑末的國策,是有不同看法的,”高拱沉聲道:“你們那位祖師爺說:‘四民異業而同道。’這話我是很讚賞的。想那南宋,內憂外患遠甚我大明,卻因為工商繁榮,而從無財政之憂。如今天下財稅,工商發達的蘇州佔了十分之一,可謂富甲天下。杭州、金陵、蕪湖、福州、廣州這些富庶之地也是如此,無一不以商業而富足。”嘆口氣道:“再堅持老祖宗那套重本抑末,實在是寧頑不靈,自找苦吃了……”

他竟然想摸底京城的工商業,且不管結果如何,單單這份客觀精神、工作熱情,就值得沈默肅然起敬了。

於是吃完飯,讓平常先跟著侍衛回去,自個跟著高拱一起轉轉。

高拱說這裡太嘈雜,咱們去花市看看,那裡安靜點,也好跟人說話。

於是兩人便往城隍廟西面的花市去了。鮮花,一向是北京人的愛物。也許是因為京城地處北地,凡久居京城者,無不苦寒,更苦風沙,於是將對春的企盼之情,寄託在歲首開放的鮮花上,不管貧賤富貴,家大家小,都要一年四季皆有鮮花可看,春夏秋冬皆有綠葉可瞧。

所以北京的花市也格外火爆,在京城各處散落著好幾個大的鮮花市場,城隍廟這個算是很大的了。一進到花市,便像是進到了春天,到處奼紫嫣紅綠意無限,花的種類很多,琳琅滿目擺滿了眼前。有便宜的‘死不了’、仙人掌、燕子掌之類;有價格適中的水仙、杜鵑、佛手、春梅之類,也有貴一些的山茶、牡丹、臘梅、君子蘭之類;還有更貴的盆景,不僅有單株的梅花盆景,還有松、竹、梅同植於一盆的‘歲寒三友’,有玉蘭、迎春、牡丹合植於一盆的‘玉堂春富貴’,一看就是給有錢人準備的。

這些花都是從北京南郊豐臺一代,花鄉十八村運來的,那裡得天獨厚,水土特別適宜養花,早在元朝,就出現了很多花農,花木業歷經數百年,一直很興旺。對於京城的工商業來說,這裡是很有代表性的。

第七八八章 過年(下)

北京天寒地凍,俗語有云:‘臘七兒,臘八兒,凍死寒鴉兒;臘八兒,臘九兒,凍死小狗兒;臘九兒,臘十兒,凍死小人兒。’可能除了耐冬和梅花之外,就沒有什麼鮮花能受得了這份嚴寒了。可一年裡用花的高峰期,偏偏就是入冬以後至過年這段時間,其餘的季節,反倒銷量不大。

好在幾百年下來,北京的花農早就掌握了讓百花在隆冬盛開的技術。南郊的花農,家家都建有‘花洞子’……雖然比沈默京郊農莊裡的暖房簡陋些,但原理是一樣的。嚴冬季節,室外天寒地凍,花洞子內溫暖如春,照樣培育鮮花。雖說是寒冬臘月,但那些鮮花的品種比起春、夏、秋三季卻更為豐富多彩。

等到鮮花似開未開時,便有花店來收購,也有花販子,也有自己挑著出來賣的。這麼冷的天,嬌嫩的鮮花半晌也捱不得凍,是以他們所挑的花擔都是特製的……扁擔兩頭各是一個圓柱形的荊條大筐,筐內壁糊有兩層高麗紙,筐底放有小炭爐,筐口上覆有穹窿形的筐蓋兒……簡易卻嚴實而溫暖,足以保護鮮花在這種滴水成冰的天氣,依然可以嬌豔欲滴。

沈默和高拱算是來對了,平時鮮花都是收在筐裡的,只有今天這樣暖和的中午頭,才會擺出來招攬生意。兩人也不急著開始,先悠閒的走走看看,欣賞一下鮮花,同時也尋找攀談的目標。採訪也要選對物件,要是碰上個問十句說一句的扎嘴葫蘆,能把你活活鬱悶死。

最後,兩人選定了個攤子在角落上,看上去又是個很愛說話的漢子,便在他的攤前流連起來。

鮮花最好賣的時候是年前,今兒是新年第一個集,花市上人少買賣也少,所以那漢子一看到有主顧,馬上殷勤的招呼起來道:“二位爺真是好眼光,咱趙家樓的牡丹是一絕!二位爺一看就是非富即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花間神魔

北方刷刷

媽咪,不理總裁爹地

男孩不逛街

一紙夫妻

冰點沸點

屍路通天

朝令夕改

大宋開發商

先生王六

(dn同人)龍崎摘新月

無邊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