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1部分,官居一品,一半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係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監視提防、打壓鉗制。所以此時,宗人府這樣一個地位崇高,可以號令皇族、甚至對皇帝指手劃腳的機構,自然成為了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必定要大加削弱的。
從朱棣開始。歷代皇帝先是取消了親王領宗人府事的規定,改由勳舊外戚領宗人府事;後來更是直接將宗人府歸於禮部管理,徹底將這股超然的勢力消弭無形。
這下皇帝是放心了,可禮部的堂官們就鬧心了……宗人府管的是什麼?宗室啊!這些人雖然沒什麼權力,可各個都以天潢貴胄自居,脾氣大、架子大,火氣更大——因為經過百多年條件優渥的繁衍,宗室人數已經是開國時的好幾千倍了,可國家還是得奉養啊,對財政的壓力之大,甚至超過了軍費。
換成誰當皇帝,都想在這件事上,日朱元璋的先人闆闆,哪怕那也是他們自個的先人,這狗屎政策實在是太狗屎了,更不行的是,再狗屎它也是祖制,想改沒門。
所以歷代皇帝和他們的大臣,都致力於削減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能大張旗鼓的削藩,但可以零敲碎打、積少成多啊。比如說,只要親王、郡王無子,一死就會除藩,犯了罪也會被直接貶為庶民除藩,甚至連正常可以繼承王位的,都會無故拖延數年,因為手續沒完成,就不用發俸祿……至於連沒有封地的奉國、鎮國、輔國將軍和中尉們,就更加沒有保障了,拖欠苛扣祿米的事情時有發生,換了誰都得怨氣沖天。
說句實在的,現在宗人府,就是給宗室們出氣用的撒氣桶,每天都有人在那裡拍桌子罵娘,一言不合便拳腳相加,甚至要死要活。偏偏你還打不得也罵不得,只能笑著賠不是。哄著這些爺,鬧心程度堪稱天下衙門一絕。
這麼有礙和諧的部門,自然不能放在禮部衙門裡,所以宗人府並不在東江米巷中,而是被髮配到宣武門以南的菜市口南大吉巷衚衕裡,可謂是眼不見心不煩。
如此惹人厭煩的差事,嚴訥和李春芳二位‘仙長’自然不會去管的,欺負沈默初來乍到,不由分說便交到他肩上。
官大一級壓死人,自己又是初來乍到,沈默只能苦笑著接過這個燙手的山芋,勉強也能應付過去。
不過總體來說,在當時滿朝風聲鶴唳,官員朝不保夕的情況下,這三位仁厚長官,為禮部官員撐起了一片溫暖的避風港,使他們不論原先派別,都得以躲過徐閣老的大清洗,確實是人人羨慕的世外桃源。
但有道是,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到了臘月裡,沈默還是被拖入了風口浪尖,‘罪魁禍首’正是他的同年好友、告發伊王的功臣林潤。
因為一切都坐在明處,嘉靖沒法貪汙他的功勞,加之他與沈默同年,自然也是徐閣老的學生了,所以在大清洗後的大提拔上,素有直名的南京右僉都御史林潤,竟被廷推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成為言官系統的三把手……順便提一句的是,鄒應龍為右副都御史,還在他之下。
得以進階高位,林潤士氣大振,進京後不久,便上了一道《議宗藩祿米疏》,此疏一大白於天下,就如巨石投水,激起軒然大波!
這道奏疏的大意是:‘今天下之事,極弊而大為可慮者,莫如宗藩!因為今日宗室繁衍,歲祿不繼,宗藩祿米所支比過去多出數百倍。如河南開封,洪武中惟一個周王府,至嘉靖初郡王已增三十九,將軍至五百餘,中尉、儀賓不可勝計,舉一府而可知天下。今距嘉靖初又四十餘年,所增之數又不難推知。’乃是直接向宗室藩王開炮,直指天下第一大弊!
究竟這弊病嚴重到什麼程度了呢?‘計天下財賦每年供京師糧食四百萬石,而各處王府祿米多達八百五十三萬石,超過供京師之糧一倍以上。如山西存留米為一百五十二萬石,祿米則為三百一十二萬石;河南存留米八十四萬三千石,王府祿米一百九十二萬石。以此二省論之,即便田賦糧全徵,也不夠供王府祿米之半,況且吏祿、軍餉皆出其中。因此形成郡王以上猶得厚享,將軍以下至不能自存,飢寒困辱,勢所必至。有司困於難供,宗藩苦於不給。於是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也就是說,國家的全部收入,要有大半供給王府,而御用、吏祿和軍餉這些國家開支的傳統大頭,卻只能在剩下的一半中權宜,國家怎能不疲敝至極呢?
但如何解決呢?林潤說‘臣以為宜令大臣和科道集議於朝廷,然後頒論諸王,示以勢窮弊極,不得不通之意。令戶部全計賦額,以十年為準,大約兵荒、蠲免、存留費用幾何,王府增封幾何,祿米及諸費幾何,令宗藩曉然,知賦入有限,而費出無窮,共陳善後之策,然後通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