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8部分,官居一品,一半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所以對其不僅惡感頓消,還生出幾分歉疚,不僅全部滿足此老的要求,還開始照顧起他的感受來。
本來隆慶打算,先用這個班子熬過今年再說,但張先生的說服很成功,讓他開始動搖了,於是派人去沈默那裡問計。
這幾個月的功夫,沈默已經把最必要的人事安排做完,高拱何時迴歸,對他的集團利益影響不大。然而對國家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對於老趙的剛猛,他也實在招架不住了。今年四月俺答犯邊,沈默已經命令王崇古、馬芳等人嚴加防守,以他對宣大一線的兵力、士氣和訓練水平看,就算不能把俺答擋在境外,也可以使其投鼠忌器,不敢深入內地。
所以沈默為了示敵以弱,以達到麻痺敵人,為下一步出動出擊創造良機。並沒有命令其餘軍鎮的兵力出動,更沒有調遷在薊鎮練兵的戚繼光部。這本來是經過兵部嚴密推敲,得出來的結論……然而趙貞吉知道此事後,竟然勃然大怒,要求他立刻京城戒嚴,調集各鎮兵馬進京勤王!
沈默耐心向他解釋,就算蒙古人繞過防線,逼近京城也不要緊。因為北京城城高牆厚,以目前的兵力,足夠完成防禦了。只需令各鎮緊守門戶,不讓俺答有可乘之機,敵寇佔不到便宜,只能自行退兵了。
但趙貞吉認為他這是書生談兵,亡國之道。被沈默說的無法反駁了,便說:“你還沒斷奶的時候,老夫就和韃虜打過交道了!”又對李春芳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焉能交給黃口豎子決斷?”執意要求按他的意思來。
沈默雖然滿腹經綸、口燦蓮花,對這個自入閣後性情大變的趙閣老卻也是無可奈何,蓋因人家走的橋比他過的路都多,吃的鹽比他吃的飯都多,對什麼都有自己的頑固見解,絕不會被他個小子說服。
邊上張居正看不下去了,當場就跟趙貞吉當場吵了起來……首輔李春芳呢,不知所措,控制不了會議局面。大家七嘴八舌,好容易決定最後舉手表決,結果沈默張居正高儀一邊,李春芳趙貞吉陳以勤一邊,因為李春芳是首輔,打平的時候他作決定。為了保險起見,最後內閣下達了戒嚴勤王令。
最後連俺答的影子都沒看到,京城防守了一個月後,解嚴了,白白花了幾十萬兩銀子。
這次事件,讓沈默徹底失望……很難以想象,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竟是由這樣一群廢物在管理。一次小小的邊境戰役,就鬧得中樞亂了套,還有臉說什麼天朝上國?歷來,只有主政者如虎,國家才能虎虎有生氣。主政者若是如綿羊,國家就等於置身於狼群之中,你就是喊一千遍‘公理在上’又能奈何?
基於這個背景,沈默對高拱的立即迴歸,也是表示贊同的,所以對著皇帝的使者,他沉默的點了點頭。
見連徐閣老的倆學生也不在意,那隆慶自然也沒了顧忌,於是立刻派人傳旨,起復高拱火速返京。
第八三二章 所謂朋友(下)
七月又叫鬼月,七月十五中元節,又稱鬼節,在這個人們還很迷信的年代,這個月有百般禁忌,唯恐在地府開門之時,惹惱了那些牛頭馬面、索命無常之類,被他們給拖下引見。
就在這天,一個令京城官場覺得鬼敲門都不算什麼的噩耗,在京城傳開了——‘高閣老又回來了!’
其實之前,這訊息便已經傳得沸沸揚揚,然而不到板上釘釘之時,那些曾得罪過他的官員,心中總會難免僥倖……大家都一廂情願的以為,京城百官,幾乎一半開罪過高拱,想那些大員們,肯定會頑抗到底,不讓此事成真。後來又聽說聖旨到了新鄭,然而高拱卻謝絕了,雖然知道他這是故作姿態,以免他們再說三道四,然而眾人還是會自我安慰……說不定高拱明白北京不歡迎他,知難而退了呢。
但今天,高閣老已經離家,不日即可抵京的訊息傳來,終於讓他們徹底斷了念想,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愁雲慘淡。
誰都知道,此次高閣老回來意味著什麼,那是縱虎出籠,要吃人吶!一時間人心惶惶,不知道自己的前途是兇是吉。
彷彿老天還嫌高拱的迴歸之勢不夠猛,這時候竟也出來添亂了……就在同一天下午,城門將關之時,一隊身穿孝服的騎士,風塵僕僕縱馬入京,來到了位於城東的天官府前。
天色還未擦黑,府上人剛剛掛起大紅的燈籠,就見那隊騎士由遠而近、就在府前勒住馬。
門子剛想說,這是誰家這麼喪氣啊。但定睛一看那為首之人,不禁跌足道:“哎呦,這不是二少爺嗎!”
那人正是楊博的二兒子楊杜,一向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