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4部分,重生之衙內,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氣,這才說道:“黎老,我們農機廠,是八六年十月份宣佈破產的,由一個私人老闆攜資承包……”“八六年?”黎老喃喃道。
“是的,黎老,那時我們寶州市是N省的‘國營企業破產重組試點城市’。”老爸適時提了一句。
一九八四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許多國營企業、集體企業因為體制僵化,不適應改革開放的經濟大形勢,經營不善,虧損嚴重,債臺高築,難以為繼。為了尋求解決的辦法,國家開始在幾個大城市進行了企業破產的試點工作。這些城市按照當時設定的一些模式對一些嚴重虧損、經營不善的企業給予黃牌警告等措施,讓它們努力改善經營管理避免破產。
由於沒有經驗,也無法可依,政府當時能做的就是,把“壞企業”關停拆散,“並轉”到其他效益好的企業中去。這種“殺富濟貧”的做法,因其違背經濟執行的客觀規律,不僅對“壞企業”毫無壓力更無改變的動力,又嚴重侵犯其他企業自主權,侵吞效益好的企業的利益,因此有人戲謔說,那個時候的企業破產實際上是破國家的產。
N省地處內陸,工業基礎薄弱,企業破產改革的試點工作,到八六年才正式開始。還是因為老爸的一篇文章引發的。
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起點並不低,一上來就是動真格的,對資不抵債的國營企業和集體企業,猛下重藥。和上面說的“殺富濟貧”不是一回事。
“那個承包的私人老闆叫柳兆敏,是向陽縣柳家山來的,以前是騰飛實業總公司下屬一個分廠的廠長……”聽到柳家山和騰飛實業總公司的名字,黎老瞥了老爸一眼,老爸不動聲色,神情坦然。
“他一上來,就在廠裡搞最佳化組合,結果很多毫無技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