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 腐敗,花與劍與法蘭西,匂宮出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也要過了這幾年再說。”夏爾仍舊保持著冷靜,“我們得想辦法把擋路的人全部都踢開,這樣才能獨享蛋糕。”

“沒錯,路易-波拿巴先生必須成為皇帝,這樣我們才能藉著皇帝的手把一切害蟲一掃而空。”男爵同意了他的看法,眼中閃過了一道寒光。“您放心吧,我早已經跟波拿巴先生保證過了,無論是走議會路線還是軍事政變,只要能夠幫他掌權,我就不會吝嗇於贊助。”

他如此熱心於幫助路易-波拿巴上臺,當然不是因為懷戀帝國,而是*裸的利己主義考量。

即使對路易-波拿巴身懷惡感的人們,也必須承認,第二帝國時代是法國工業發展最快最穩定的時代,路易-波拿巴的政策,至少在經濟上是十分成功的。

而工業化的秘訣是什麼呢?

是科技的進步,是工人素質的提高,當然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資金的投入。

路易-波拿巴時代也是法國政府投資和支出急劇上升的時代,將幾乎難以計數的金錢,投入到了法國的科技、交通、和工業建設當中,讓工業化得以順利進行。

在如今這個年代,雖然政局頗為動盪,但是法國政府的財政收入還是比較穩定的,一年的政府歲入在12億法郎左右,按當時的匯率,摺合成白銀的話大概是1.54億兩左右。

而在此時,道光皇帝治下的整個大清國,歲入不過在四千萬兩白銀左右——也就是說,三千萬人的法國,其政府收入是四億人的清國政府的接近四倍,幾乎完全無法等量齊觀。近代國家和古老的封建王朝,其實力差距不僅僅是在科技和軍事上的,在財政上也同樣是如此。

近代的稅收和金融體系,使得國家政府可以調動的資源遠遠超過舊時代的想象(在甲午年的時候,四千萬人口的日本,財政收入和四億人的清國同樣接近旗鼓相當,都是在八千萬兩白銀左右。)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

有兩個原因。第一,近代體制的政府擁有一個龐大的行政機構,可以使得政府能夠掌握到國家的最基層、最底部的行政單位,盡最大限度地收到稅收;同時,近代科技的躥升和交通條件的大大改善,也使得商業空前繁榮,從而讓政府的收入不斷增加,而古老的封建帝國主要依賴農業稅收,到達了一定極限之後就再也升不上去了。

然而,即使已經到了如此空前繁榮的地步,法國政府的歲入也無法抵充掉它那龐大的支出,僅僅在1845年,它就支出了14.8億法郎,赤字超過2億;而在路易-波拿巴剛剛上臺的1849年,法國政府支出了16.5億法郎,赤字比之1845年整整提高了一倍!

這還不算什麼,到了1852年第二帝國重建之後,拿破崙三世皇帝陛下的政府,幾乎每年的支出都超過了20億法郎(達到了十年之前的兩倍),每年都會給政府再加上幾億赤字。

路易-波拿巴信奉的是這樣一種哲學——鉅額的投資雖然會給政府帶來巨大的赤字,但它可以促進經濟的繁榮,擴大就業,使得政府的收入也同步增加,而這些對政府是極其有利的。

而同樣的現象,在西歐每一個國家都幾乎同步發生。也只有在如此鉅額的資金投入的催生下,工業革命才有可能產生並且持續發展,西歐國家才會在短短時間內出現那麼多工廠,那麼龐大的鐵路網和電報網。

這麼龐大的支出和赤字,當然就需要透過政府舉債來填補了。在整個第二帝國時代,政府每年都要向金融界舉債數以億計的法郎,這其中蘊含的是無可計數的財富,足以時任何一個人目眩神迷。

德-博旺男爵想要透過幫助路易-波拿巴上臺來換取參與到分享如此鉅額財富的機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如此鉅額的財富面前,任何*都是必然會發生的,伴隨著急速的經濟成長,第二帝國時代的*醜聞也不計其數。甚至,哪怕帝國還沒有重建的今天,這種*就已經開始了,夏爾坐在這間書房中,就是這種*最直觀的證明。

“您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真是讓人感動。”夏爾微微笑著說了這樣一句,說不清是恭維還是譏諷。

“我們,每一個人,”男爵十分嚴肅地回答。

“都應該熱愛祖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進重紫這本書後

洋草果

拯救世界,王炸開局[快穿]

乘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