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4章 在柏林的女愷撒,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愷撒陛下,您也知道,現在德意志幾乎是在單槍匹馬的保衛西方世界,稍有不慎,俄羅斯人和中國人就有可能席捲整個歐洲,這將是一場難以想象的災難。”
在柏林郊外一棟屬於符騰堡王室的鄉間別墅當中,德意志帝國的現任首相俾斯麥,正一臉憂愁的在和來訪的馬蒂爾德交談。
即使端坐在椅子上,這位德意志帝國的掌舵者的身形仍然顯得十分健碩,盯著馬蒂爾德的目光也極其犀利,雖然已經年過六旬,但是他仍然顯得精神飽滿。他的嘴唇上邊留著八字鬍,鬍子油光閃亮,顯然是花了些功夫去保養的。他雖然從未在軍中服務過,但是仍然坐得筆直,舉手投足間總帶著一種軍人特有的精悍。
此時雖然是正午時分,但是柏林的天空被厚厚的烏雲所遮蔽,雲層隔絕了大部分光線,以至於房間裡面竟然有些昏暗起來,給人一種莫名的壓力感。再配上俾斯麥充滿憂愁的語調,馬蒂爾德幾乎都要相信德意志帝國正在被俄羅斯痛扁一樣。
不過馬蒂爾德卻非常清楚,現在大事不妙的恰恰是俄羅斯帝國。在離開美洲之前,胡安已經給她分析過歐洲東線戰場的情況了。俄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且民風彪悍,是個很難征服的物件。這個國家根本不怕敵人長驅直入,因為俄羅斯的冬天就是最好的武器。昔日的拿破崙大軍就是敗給了冬天。二十多年前的那場戰爭,中國人要不是有同樣習慣寒冷氣候的蒙古人提供後勤支援,多半也會因為忍受不了西伯利亞的冬天而敗北。
當然。中國人在東西伯利亞的勝利也和俄羅斯人在那裡的數量太少有關。如果德國人要深入同樣寒冷,而且還有幾千萬戰鬥民族居住的俄羅斯西部腹地,下場肯定不會比拿破崙一世好多少。
但是德國人這一次打得很聰明,沒有急於直搗莫斯科或是彼得堡,甚至沒有去染指俄羅斯本土,而是在西部的立陶宛、拉脫維亞、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土地上和俄軍糾纏。用消耗戰的辦法,一點點耗盡俄羅斯的元氣。
而德國人為這場消耗戰所選定的戰場。對俄羅斯也極其不利。其中立陶宛原來和波蘭是聯合國家,是在三次瓜分波蘭的過程中被沙俄吞併。一直比較反俄。而拉脫維亞本來就是日耳曼人的立窩尼亞騎士團故地,那裡的日耳曼人後裔很多,一向比較親德,也是被俄國強佔的土地。併入俄國只有一百多年。至於白俄羅斯人,則一貫是牆頭草,不管是波蘭、立陶宛還是俄國,都能很容易的統治那裡,現在換成德國也沒有什麼問題。
相對來說,倒是烏克蘭人對俄羅斯帝國比較忠誠(實際上這個時代烏克蘭民族還沒有最後形成,烏克蘭人實際上還是俄羅斯人的一個分支,沙皇推行的政策則是將之俄羅斯化,因而嚴重阻礙了烏克蘭民族意識的形成)。不過願意和德國(波蘭)佔領當局合作的烏克蘭人還是不少的。而且波蘭共和國(從屬於德國,以威廉一世為國王)在西烏克蘭推行的平分土地加農業合作化的政策,也贏得了不少西烏克蘭農民的支援。使得德軍並未在西烏克蘭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既有佔領區民眾在一定程度上的擁護。又未深入俄國太多,而且佔據的又多是俄國最繁華富庶的土地。因而德軍的後勤補給一直非常寬鬆,1875年的冬季也非常安然地度過了。而德國人這種穩紮穩打,一步步蠶食俄羅斯西部領土的戰略,卻讓俄羅斯統帥部陷入了不斷喪師失地的困境,因而飽受國內輿論的攻擊。從1876年春季開始。俄軍便放棄了“不爭一城一地”的老傳統,開始在西部戰場處處設防。軍隊動員的規模也因此一路攀升,估計已經突破了400萬!由此帶來的後勤供應壓力已經超出了俄羅斯社會生產的承受極限,而且由於大量的青壯年應徵入伍和西部富裕地區被佔領,俄國的農業生產也正在大幅萎縮。整個國家的經濟,已經處在崩潰邊緣了。
向馬蒂爾德大致介紹了一番德俄戰場的情況之後,俾斯麥的神情卻比剛才更加凝重了一些,“愷撒陛下,我想羅馬帝國的情報機關應該獲得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已經準備退出戰爭的情報了……我想,這恐怕不僅僅意味著德國將要單獨對抗強大的俄羅斯帝國,還有可能意味著奧地利將會和俄羅斯結盟!到時候德意志帝國將會承受來自東方和南方的雙重壓力!我們將會兩線作戰!這是兵家大忌……”
“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馬蒂爾德朝俾斯麥淡淡一笑,打斷了德國首相,“首相先生,您別忘了我自己就是半個德意志人,還是符騰堡女公爵,對錯綜複雜的德意志內部事務特別是奧地利非常熟悉的。實際上我還有哈布斯堡——洛林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