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2章 經濟危機要來了 求月票,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濟世口中的美國當然不是美利堅聯盟國,作為北美戰爭的獲勝一方,聯盟國在過去的10年日子過得很滋潤。由於眼下世界的工業化程度要超過歷史同期,所以對棉花的需求也比歷史上大,棉花價格已經維持了十年的高位,給聯盟國的經濟帶去了一片繁榮。而輸掉戰爭的美利堅合眾國,也就是現在的美利堅帝國在過去10年的日子其實也不難過。由於加入了大英帝國,英國的投資和貸款好像潮水一樣湧來——雖然英國的勞動人民對政府有可能遷往北美感到不安。不過英國的資本家還是非常看好美利堅帝國。

因為戰敗和貨幣貶值,美國的實際工資水平在戰後降低了一半,而英國工人又受益於經濟景氣,在幾年間就漲了50%的工錢。所以兩者間的工資水平基本拉平,而美國的資源價格、土地價格都遠遠低於英國。和只有煤炭資源優勢的英國不一樣,美國的重工業資源比較齊全而且又非常集中,運輸成本很低。所以在美國開設工廠比在英國開始同樣的工廠要划算的多。

而且在戰爭結束後不久,兩個美國之間又開始進行貿易了。聯盟國和美利堅帝國之間的邊境線實在太長,想要打擊走私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非法貿易根本無法管制,因而從1866年開始,雙方乾脆就恢復了合法貿易,之後的幾年間更是貿易額節節攀升。現在聯盟國內約一半的工業品是來自北方的。

在大量英國投資的幫助下。美利堅帝國的工業很快恢復到戰前水平,接著又大幅超過。到1874年,美利堅帝國的工業產值(按照不變價值)已經比戰前的整個美國都多100%了。其中鋼鐵工業增長尤其迅猛。特別是在西門子——馬丁爐出現並且普及之後,美利堅帝國的鋼鐵產量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就翻了好幾倍,從戰前的幾十萬噸鐵,幾萬噸鋼,增加到了超過160萬噸鐵,80萬噸鋼。

雖然比英國的300萬噸鐵,130萬噸鋼要少。遠遠比不上大明的450萬噸鐵,200萬噸鋼。但是卻和法國165萬噸鐵。82噸鋼相當,略多於德國的150萬噸鐵68萬噸鋼,比墨西哥帝國和美利堅聯盟國的總和都要多一倍(1874年度,墨西哥有25萬噸鋼。聯盟國只有15萬噸鋼)。比起俄國和神聖羅馬這兩個到現在連區區10萬噸鋼都煉不出來的“歐洲強國”更是超過太多了。

從以上這些資料可以看出,這個世界在過去10年的經濟增長有多迅速了。這個世界上的主要工業化國家(當然不包括中國、墨西哥)的鋼鐵產量,都比歷史同期增加了幾乎一倍!而且還有不少產能正在興建之中。

而中國更是非常榮幸的提前一百幾十年成為了世界頭號鋼鐵大國——如果將英國和美利堅帝國的鋼鐵產量合併計算的話,英國還是略多於中國的。不過這個優勢領先不了多久了,因為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依然強勁,而美利堅帝國卻遇到了極大的困難。造成這個困難的不是別人,正是大英帝國在10年前給美國人開出的挽救經濟的藥方《羅素計劃》。這個機會給美國帶去了10年繁榮,但是到了要還債的時候就糟糕了。

大明左丞相潘祖蔭在濟世大學裡是修過經濟學的,雖然算不上經濟學家。但是要回答朱皇帝的問題並不困難。

他淡淡一笑,道:“皇上,臣覺得。無論英國人是否同意債務延期,美利堅帝國都難逃此劫。原因有兩個,一是美利堅帝國所欠的債務過多。過去10年間,美利堅帝國為了償還債務和穩定貨幣,陸陸續續借入了15億3千餘萬英鎊。平均的年利率超過6%。臣和財政部的專家計算過了,從光復29年開始。美利堅帝國政府每年要還2億5千萬英鎊,連著還10年才能把欠英國人的閻王債還清了。”

左宗棠呵呵一笑:“兩億五千萬鎊……差不多要八億華元了。”

華元就是實行金銀和土地複合本位制的大明帝國及其屬國的法定貨幣。由於不是完全和金銀掛鉤。所以這種貨幣的匯率是浮動的。現在是大約3.2個華元兌1個英鎊,比之前有所貶值。不過由此帶來的利益也是巨大的,光是以土地為擔保發行華元這一項,就讓大明政府手中憑空多出100個億。當這筆鉅款陸續投入“排屋計劃”和城市基礎建設之後,不僅大大刺激了就業,又緩解了國內的通縮壓力。從而讓農產品的價格回到了合理的位置,給百畝農場計劃的成功提供了市場保證。總之,華元的成功發行等於大明經濟起飛插上了翅膀,讓大明的工業生產在10年間增加了150%,現在已經超過了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國,即使將英美(美利堅帝國)的工業合併計算,也就是和大明帝國(當然也合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滿穗的奇妙冒險

竹墨淋漓

薑糖撞酒[破鏡重圓]

貳林林

深海漁獵:風浪越大魚越貴

不偷腥的狸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