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5章 涅恰耶夫來了,天朝之夢,大羅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現金,足夠他們在東北的任何一座大城市購買上一所寬敞舒適的宅院並且配上全套傢俱。而東北城市裡面普通勞動者的工資也因為供求關係的緣故,要比漢地高差不多一倍。而食品價格又低了20%,所以日子還是非常好過的,應該不會和朱明王朝為難。
真正讓朱濟世覺得有些不安的,卻是新土地農業的發展對漢地農業的衝擊。根據大明農林部的統計,截止光復17年底,漢地18省的耕地(不包括草場和得到開發利用的山林)總面積約12億畝。佔整個大明帝國(包括附屬國)耕地總量的25億多畝的約46%。已經跌破了半數!
而大明新領地和附屬國中耕地最多,且比較肥沃,距離大明漢地也較近的東北六省、南北交州省和暹羅王國已經開墾出來的耕地總數就高達8億畝之多!超過了漢地耕地總數的三分之二,而且每畝單產甚至高於漢地的平均畝產。如果算上土地不算肥沃的婆羅洲島上開墾出來的耕地(不包括橡膠園和棕櫚園),和日本列島上的耕地,新增耕地的數字已經接近於10億畝……而且在內外東北、暹羅和南北交州,還有大量適合開墾的土地沒有得到開發!
另外,在內外蒙古諸省和東北西部地區,畜牧業在過去10年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每年可以供應市場的牛羊多達數百萬頭。同時,沿海地區的捕撈業也發展很快,每年供應市場的魚蝦最少也有數十萬噸。
根據統計,大明帝國東部市場上的主要農產品供應總量,比之光復初年增長了超過100%。而人口在不計算實行農業保護的朝鮮、安南自治領和距離東部較遠的北部西北地區的話,僅僅只有5.6億,比光復初年增加了不到40%。糧食過剩(其實也是消費不足)的時代,似乎真正要來臨了。不過對於一個被飢餓困擾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民族來說,卻不一定是好事情。
因為在農產品供應量大增的衝擊之下,漢地的農產品價格近幾年來一直在低位徘徊。雖然大明朝廷一再設法維持,但始終沒有什麼起色。農產品價格的低迷自然造成了漢地小農的貧困和破產,而這些破產農民又成為移民和城市無產階級的主要來源。這樣的情況,雖然是大明帝國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痛苦,但是赤貧的無產階級群體的形成,也讓瞭解歐洲革命風雲的大明朝廷上下感到了深深的不安。(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